{"id":"500401","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老年健康需求催生银发经济新蓝海","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1-15 14:57:36","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 本报记者/陈远
在老龄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银发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社会和谐的重要议题。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印发。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其中,老龄健康产业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从今日起,本报开设“银发经济·健康观察”栏目,多视角多形式反映银发经济发展状况,聚智聚力助推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编者
在银发经济各种业态中,老龄健康产业因切中消费者健康养老需求、打造老年消费新场景的潜力巨大,备受市场青睐,被视为“极具前景的朝阳产业”。而在消费者一端,市场上不断推出形形色色的新产品与新服务,不仅调动了老年人的好奇心与消费欲,还在不知不觉间让他们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主角”。
“极具前景的朝阳产业”
2025年元旦刚过,家住北京市怀柔区的赵阿姨就接到助听器门店通知,前去领取助听器电池。因有残联组织补贴,赵阿姨领取电池时不用支付任何费用。
今年72岁的赵阿姨在2021年被确诊为中重度神经性耳聋后戴上了助听器。中年时即有耳鸣症状的她,年老后耳鸣进一步发展为耳背。当家人们猛然察觉只要不面对面说话她就听不见,赵阿姨才坦承自己的听力早就开始下降,平时多是依赖“读唇”来猜对方在说什么。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家人赶紧带着赵阿姨到北京市里的三甲医院看病。然而,看病时,医生却表示“吃药没用,只能通过佩戴助听器来改善生活质量”。
幸运的是,北京市残联此前更新了残疾人辅助器具购买补贴政策,将助听器的购买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台助听器4000元。赵阿姨的家人在网上了解到这一政策后,在当地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帮助下完成了相应流程,并在助听器门店以补贴后的价格购买了两台助听器。
戴上助听器之后,赵阿姨的世界重新变得清晰。虽然助听器在嘈杂环境下无法完全弥补她的听力损失,但日常对话对她来说已不成问题。赵阿姨不仅恢复了与邻居结伴散步的习惯,还主动带着听力不好的老姐妹到助听器门店测试听力状况、试戴助听器。
在日常生活之外的学术领域,老龄健康产业同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记者在中国知网检索研究文献后发现,早在2001年就有学者关注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与规划。彼时,老龄健康产业更多被认为是“能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方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健康方面需求的产业和服务部门”,具体包括疾病预防产业、疾病治疗产业、老年康复和护理产业、老年健康保险和长期照料保险产业等。
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人们的健康消费观念升级,老龄健康产业的内涵也在发生转变。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莉莉看来,老龄健康产业不仅仅要服务老年人,同时还应满足人们在增龄过程中预防和应对功能衰退而产生的各类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因此,老龄健康产业应该是“在老龄社会条件下,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们在增龄过程中的生命生活质量为目的,为人们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的生产活动集合”。
2024年8月,第十七届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期间发布的报告《2024年银发健康经济趋势与展望》提出,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为老龄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银发经济包括“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意味着老龄健康产业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为占据老年健康消费市场先机,不仅食品营养、个护美妆、文娱旅游等企业正在加紧布局相关领域,就连一向聚焦婴幼儿群体的奶粉企业也纷纷转型,推出专为中老年群体定制的健康奶粉,显示出深耕老龄健康产业的意图。市场数据显示,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老年奶粉成为乳企新风口,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老龄健康产业有多大规模
虽然我国老龄健康产业发展迅猛,但产业本身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点突出表现为目前社会各界对于老龄健康产业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
王莉莉介绍,在学界,有人将老龄健康产业视为健康产业和老龄产业的交集;也有人将其视为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产业的结合;还有人将康养产业的边界拓展至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以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认为老龄健康产业是涵盖多领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产业。
她建议,根据国家统计局《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确定的健康产业范围,按照老年人从保健、预防、健康管理到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的需求层次,将老龄健康产业划分为老龄医药、老龄健康管理、老龄保健、老龄医疗康复器械、老龄医疗卫生服务、老龄康复护理、老龄体育休闲、老龄健康金融服务和其他相关产业等九大类。
因目前对于老龄健康产业的具体产业领域缺乏统一的认识,根据不同的定义和标准,各家研究机构估算的我国老龄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目前在1.5万亿元至7万亿元左右。而无论这些研究是从广义角度还是从狭义角度来认识老龄健康产业,老龄健康产业都是健康产业或者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指出,健康养老在我国大健康市场中的占比超过40%。
而与庞大的市场规模相比,老龄健康产业的市场增长速度更加引人注目。《2021年中国健康养老产业白皮书》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老龄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4%。
《2024年银发健康经济趋势与展望》则以助听器为例,展示老龄健康产业的飞速发展。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2年,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从23亿元增长至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8%。
值得思考的是,与学界和业界的热情相比,社会公众对老龄健康产业发展前景的态度多少有些“冷淡”。例如,一些人认为,老年人“小气”“没钱”,老龄健康产业乃至银发经济缺乏坚实的消费者基础。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为人子女者发现,家里的老年人消费态度并不“保守”,有时甚至显得“激进”。一些子女在网上“吐槽”:“老人明明省吃俭用了一辈子,不知道为什么年老后却变得爱‘乱花钱’了。”
还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已于2022年进入第二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与“老老人”相比,“新老人”大多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相应的收入保障,他们的消费意愿甚至可能会比年轻一代更强。
更规范、更专业是共同期待
北京市民陈先生最近回老家探望父母时吃惊地发现,年事已高的父母从早到晚用手机外放视频。他仔细一问才知道,母亲加入了好几个“科普群”。这些群会每天邀请专家以在线视频的方式讲解养生保健、食品营养等知识,并为播放时长达到要求的成员发放3角至2元不等的“红包”,供其购买在线商城的健康产品时使用。
“这样的视频靠谱吗?”带着疑问,陈先生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询问,结果发现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困惑。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长期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他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市场准入规则不完善、市场经营规则不完善、司法救济保障不足等原因,老龄健康产业存在一些消费陷阱,使得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比如,老年保健品是老龄健康产业中发展比较早的领域,但是由于该行业发展过程中侵害老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该行业逐渐被污名化。产品“真假难辨”的问题,不仅削弱了老年人的消费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规企业的经营发展。
同时,企业缺乏对老年群体消费需求与偏好的精准调研、产业人才储备稀缺、技术创新匮乏等问题的存在,也使得一些企业陷入“低端内卷”竞争。
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在加强科技创新应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数据要素支撑等方面着重发力。
王莉莉建议,进一步优化老龄健康产业的投融资环境,并在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继续进行政策完善与创新。积极推动健康指导、医疗护理等领域从业人员培训市场的发展,将人才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在老龄健康产业的应用,如借助人体工程设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穿戴、远程医疗、“互联网+”照护服务等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服务能力和服务体验。
郑翔建议,应以完善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为老龄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为此,可以通过采取压实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等老龄健康产业的权利保障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者的营销行为、拓展消费者反悔权的适用范围、明确电子商务平台的特殊责任、完善司法保障和社会救济体系等举措,让老年消费者“放心消费”,同时也让正规企业“安心发展”。
推动老龄健康产业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将不仅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福祉,还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提出,随着技术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需求重心转移,老龄健康产业从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产业更加细分,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是大势所趋。报告预测,失能失智照护、老年食品与保健品、老年医疗健康管理、抗衰老等产业将成为老龄健康产业的热门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