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98445","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常住人口连续正增长,贵州凭啥","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10-21 17:33:42","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 本报记者/牛煜辉 目前,31个省份2023年的人口数据均已公布。贵州省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3865万人,较2022年末增加9万人,常住人口增量在31个省份中排名第七。其省会城市贵阳常住人口更是连续44年保持正增长。 31个省份中,有29个省份发布了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
  ■本报记者/牛煜辉
  目前,31个省份2023年的人口数据均已公布。贵州省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3865万人,较2022年末增加9万人,常住人口增量在31个省份中排名第七。其省会城市贵阳常住人口更是连续44年保持正增长。
  31个省份中,有29个省份发布了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贵州2023年人口出生率为10.65‰,在29个省份中位居第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8‰,位居第三。在人口发展新常态下,常住人口能够连续正增长,“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凭的是啥?
  “生机勃勃”
  “从2010年到2020年,贵州常住人口连续保持正增长,2023年贵州人口总数又创新高,这在全国来说是不多见的。”贵州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国和长期从事人口社会学、社会工作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他看来,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常住人口减少的趋势下,贵州省仍能保持常住人口正增长,与长期以来贵州人口出生率相对较高,人口的自然增长态势较强密不可分。
  “2023年贵州人口出生率达10.65‰,位居全国第二,这是贵州常住人口保持较高增长的基础。”李国和说。
  分析数据发现,贵州可谓“生机勃勃”。2023年,贵州省出生人口41.1万人,其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74%,出生人口却占到全国出生人口的4.56%。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李国和指出,2023年贵州死亡率7.77‰,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2023年,贵州人口自然增长1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8‰。“这个数据可以排到全国第三。”李国和说。
  从全国范围来看,贵州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呈较高水平。李国和分析,这与贵州特定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近年来人口流动加剧和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等因素有关。
  与全国相比,贵州人口年龄结构仍相对年轻。2023年末,贵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6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7.08%,与全国的21.1%相比,低了4.02个百分点。相对年轻的人口年龄结构,意味着相对较多的育龄人口。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树表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育观念同样促进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升。一项调查显示,贵州常住居民的生育意愿较高,总和生育率可达1.7左右,大量被调查对象有积极的二孩及三孩生育意愿。
  “在贵州部分农村地区,多生子女以延续家族血脉等传统家庭观念与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家庭生育意愿较为强烈。”李国和表示,传统的家庭观念、生育观念对贵州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作用虽说不是主要的,但也不可忽视。
  人口回流
  5月底,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贵州“村超”足球场,巴西足坛名宿卡卡的进球,将现场近3万名球迷和游客的热情彻底引燃,欢呼声山呼海啸。
  而在球场外,“夜经济”火爆程度不亚于场内。受益于“村超”的巨大流量,当地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当地人选择留在家乡就业创业。
  从“村超”爆火,乡亲回乡,可以管窥贵州“人财两旺”的一面。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贵州跨省务工农村劳动力常年动态保持在600万人左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下,贵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总量迈上了2万亿元新台阶。
  如今,越来越多在外的贵州人选择回到家乡就业。数据显示,近年来,贵州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0万人。
  李国和表示,受益于国家对贵州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贵州的“强省会”战略,近年来贵州的经济发展快速,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加上人口迁移流动政策相对宽松,吸引了大量省外、境外人员来贵州投资、旅游、求学、创业、定居等,这也是贵州常住人口近年来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2023年,贵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9%,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工作。”王树表示。
  在吸引人口方面,省会城市贵阳也发挥了龙头作用。截至2023年末,贵阳市常住人口640.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5万人,在省会城市中增量仅次于安徽省合肥市的21.9万人,位居全国第二。同时,贵阳人口增量连续3年超过10万人,从人口增量和增速上,都表现出极大活力。
  除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加速集聚、发展机会增多外,优渥的引才政策,也是人口汇聚贵阳的重要原因。以“人才兴市”的贵阳,出台涵盖青年重点关注的落户、就业、创业、住房、教育、医疗等27项具体措施,推出“最宽松、最方便、最快捷”的“三最”落户政策;实施青年住房“免费住、廉价租、低价买”的“三部曲”;持续加大普惠托育、便民服务、医疗卫生等服务供给,打造“15分钟生活圈”。
  2023年,贵阳人口人才加速集聚,留在贵阳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达12万人。其中,省外高校毕业生来筑人数较2022年翻一番。近3年青年人才占新增人口数的比例超60%,成为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
  生育友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印发后,保持着较高人口出生率的贵州,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修改后的《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省政府采取财政、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女方增加产假6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15天,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父母双方每年享受育儿假各10天。在享受规定假期间的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不影响考勤、考核和晋级、晋职、提薪。
  在增强妇幼健康保障能力方面,贵州增加妇幼健康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大妇幼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推进危重孕产妇、新生儿、儿童救治能力建设,开展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妇幼健康门诊建设。启动高危人群出生缺陷补助项目,包含高危孕妇无创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补助、高危孕妇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补助,数以万计的家庭受益。
  同时,贵州还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托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强化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出台了房租减免、税费减免、社会保险支持、金融支持等优惠政策,指导推动各地出台支持婴幼儿照护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着力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截至2024年3月,贵州省共有托育机构2422家,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79个。
  贵州各地计生协主动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紧紧围绕支持生育、服务生育和保障生育,积极创新宣传理念、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提倡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倡导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有力营造了倡树婚育新风、促进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
  持续发力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贵州省人口发展趋势与全国一致。为实现贵州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已于2021年12月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相应目标与措施。
  “实施方案有了,关键是要细化与落地落实。”李国和表示,要从长计议、顶层规划,加强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统筹协调,提高生育支持政策的协同性和关联性,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教育负担提供坚强后盾。
  王树认为,在现阶段贵州居民拥有较强生育意愿和较高人口出生率前提下,可进一步在政策实施等方面发力,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能落实的制度保障,完善抚幼育幼配套政策设施,规范相关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生育补贴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从战略规划、政策体系、专项措施、制度保障等方面将生育支持政策融入各项工作。
  李国和建议,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共同担责的生育支持责任体系。既要明确政府的责任,也要积极发挥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还要充分落实家庭的责任。
  “既然人口增长(生育)是一个‘相对优势’,那就要把养育和教育当作重中之重来谋划。”李国和表示,可以探索试点建立“家庭儿童发展账户”,在遵循家庭意愿前提下,鼓励家庭通过定期定额储蓄享受国家与社会补助配额,实现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资产积累,缓解家庭生育的“长效之痛”与“后顾之忧”。
  此外,李国和认为,应积极建设友好的生育文化环境。发挥媒体、社区的宣传教育作用,在全省积极倡导新的生育观,营造政策友好、福利友好、文化友好的生育友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