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2735","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一个关于爱与专业的温暖故事","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5-07 13:36:41","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 通讯员/李巧珍 近日,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度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的通知》,公布125家用人单位为2024年度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托育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也是家庭生育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即日起,本报开设“关注全国爱心托育...
  ■ 通讯员/李巧珍

  近日,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度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的通知》,公布125家用人单位为2024年度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托育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也是家庭生育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即日起,本报开设“关注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专栏,宣传推广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的生动实践,带动各用人单位关注职工子女在婴幼儿照护方面的需求,推动托育服务工作走深走实。——编者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以下简称市四院)荣获“2024年度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称号,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这一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个关于爱与专业的温暖故事。
  党建引领 把职工需求放在心上
  这天清晨7点半,产科护士李敏(化名)把2岁的女儿送进医院大楼里的职工子女托育园,亲吻告别女儿后赶往工作岗位。这样的场景经常在市四院上演。
  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市四院女性职工较多,特别是40岁以下青年女性比例较高;医护职工的工作具有突发应急的特性,且实行“三班倒”的工作节奏。院工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全院女性职工占比为85.61%,女性职工中40岁以下的占比为78.73%,多数职工存在子女照护问题。如何缓解职工带娃焦虑,帮助职工解除后顾之忧,成为院党委极为关注的问题。2023年,在院党委的强力推动下,医院决定全资投入,将多半层门诊科室整体改造为现代化托育园,面向全院职工子女免费开放。
  “我们就是想用实际行动,为职工谋福利、办实事。”院党委书记赵川表示,作为妇产专科医院,医护职工每天都在用爱心浇灌着无数鲜活生命,决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的孩子有人管,让他们能安心工作。
  从选址、装修到师资配备,党委班子成员曾多次实地调研,确保托育园建设既符合国家标准,又满足职工实际需求。如今,这个占地400平方米的托育园已成为医院最温暖的角落,明亮而温馨的活动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专业的保育团队让每位家长都感到安心。
  “孩子在医院的托育园,我很放心。”一位女职工说,作为一名医生,她深知岗位的神圣与身上的责任。医院不仅是她的工作场所,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职工们纷纷表示会用实际行动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回馈社会、反哺每一位需要被治愈的患者。
  医育结合  建立专属“成长档案”
  与其他托育机构不同,市四院托育园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医疗专业优势转化为育儿优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医育结合新模式。
  每个入园的孩子都有一份专属的“成长档案”。由于儿童保健科的介入,这份成长档案详细记录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儿童心智发育、营养状况等指标,医务人员定期对所有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和发育测评。
  “我们发现很多生长发育问题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干预,效果会非常好。”儿童保健科主任马静岩介绍,托育园定期为孩子们进行专业评估,包括生长发育监测,每季度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神经心理发育评估,采用专业量表评估儿童发育行为的五大能区,包括大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能力、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及社会行为能力;感统能力测试,会通过感统评估量表检测前庭觉、本体觉、视听觉、触觉等发展状况,了解孩子感觉统合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空间想象创造力及情商等方面发展水平,便于因材施教;运动发育跟踪,定量和定性评估儿童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包括大运动发育、精细运动发育、平衡能力发育、协调能力发育等。
  2岁半的乐乐就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入园评估时,老师发现他的语言发育稍显迟缓。经过3个月的个性化训练,包括口唇操、语言刺激游戏等,乐乐掌握的词汇量明显增加,已经成为班里的“小话痨”。
  在课程设置上,托育园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开设了“小小健康官”课程,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习七步洗手法、正确刷牙法等,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设计了专业的感统训练区,配备了时空隧道、独木桥、跨栏等器材,帮助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设计了金鸡独立、双脚交替过独木桥、散点捡豆豆、兔子大闯关等课程,锻炼孩子的前庭觉、触觉、本体觉等,促进孩子手、眼、臂、腿灵动和协调能力,让孩子在游戏运动中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使身脑互动更灵活。另外,还有专业医师指导保育员进行小儿推拿、穴位按摩,定期开展中医保健服务。幼儿食谱则由儿童保健科指导制定,保证婴幼儿不同成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还融入“食育”教育,引导孩子不挑食,认识、珍惜食物,为健康饮食打下坚实基础。
  示范带动  探索办托新路径
  “我们不仅要照顾好孩子,更要传递医者家庭的价值观。”托育园负责人韩晓云说。园所特别设计“医路同行”主题活动,专门邀请医护人员给孩子们讲解生命的故事,组织孩子参观父母工作岗位,让他们理解父母工作的伟大;还专门设计了“生命认知”活动,让孩子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树叶的细胞,培养他们对生命细胞的认知和对父母医生岗位的敬畏。
  这种爱的传递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很多职工反映,孩子入园后不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对父母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现在女儿常说,长大后也要像妈妈一样当医生。”一位急诊科医生欣慰地说。
  市四院的成功实践为用人单位办托提供了宝贵经验。一是专业支撑,充分发挥了医疗资源优势,实现了“1+1>2”的照护效果。二是机制保障,建立了党委领导、工会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三是标准引领,依托国家标准制定内部管理规范。四是人文关怀,注重职工家庭需求的精准对接。
  “这份荣誉是鼓励,更是责任。”院长郭清表示,托育服务事关千家万户,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三孩生育政策的有效举措。希望通过医院的创新实践与行动,让这份爱心在全社会传递,激发职工“生”的意愿、解决职工“育”的难题、减轻职工“养”的负担,为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