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第二幼儿园,保育员在带领孩子们做游戏。衣晓峰摄
■ 特约记者/衣晓峰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的新伟普惠托育园,托育园每层都有7~8个看护室,里面教具、玩具、床位、座椅一应俱全,看护室旁边还设有淋浴间、母婴哺乳间。新伟普惠托育园不光环境好,硬件建设到位,还与平房区人民医院结成了“对子”,成为全市500余家医育结合订单服务签约单位之一。根据协议,医院选派经验丰富的医生定期入驻托育园,在保健医、保育员和育婴师的协助下,检查、了解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婴幼儿健康方面的问题,从而确保孩子们茁壮成长。平盛普惠托育园与新伟普惠托育园一样推广医育结合。正因如此,这两家托育园在平房区投用后,直接新增托位近300个。与此同时,全市公办与民办托育机构托位数也在持续增长。
作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城市,2024年,哈尔滨市加快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把“推进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列为9区9县(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评指标。在政策的引导下,全市各类托育服务机构由原来的539家增至847家,托位数增至42040个,让更多3岁以下婴幼儿得到专业看护。全市大力推广医育结合托育服务模式,将医疗卫生资源深度融入婴幼儿照护和保育服务中,解除了许多年轻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冰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殊儿童康复托育有了“门路”
根据特殊儿童保健和托育的双重需求,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设立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提供60个康复托位。挑选具有儿童康复专科特色和儿童保健服务优势的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为承接医院,为特殊儿童打造康复、托育一体化服务平台,极大地减轻了特殊儿童的家庭负担。
去年初,30岁的李女士诞下一对双胞胎男婴,全家人十分喜悦。但在7个月之后,心细的她发现孩子有些异常,其他同龄的婴儿已经可以独坐了,但她的两个孩子显得个头矮小,且身体软软的,好像柔软无骨的布娃娃。李女士焦急万分,立即带两个孩子到医院看医生,结果双双被诊断为发育迟滞,需要接受系统性康复训练。而李女士两口子是双职工,双方父母已经年迈,疾病缠身,没办法帮忙带孩子,家里只好临时请了个家政阿姨。一边面对的是孩子的健康问题,一边又选不到适合的托育机构,小夫妻俩压力很大,整日愁眉不展。后来经多方打听和上网查询,李女士得知,与她家一道之隔的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儿童康复科推出3岁以下婴幼儿康复托育照护服务项目。第二天,李女士夫妇早早就来到医院,在儿童康复科主任王立苹、护士长张妍和医生张丽雪的热情接待下,两个孩子当即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康复科量身定制,为小哥俩合理安排康复训练、专业保育照顾、健康营养指导以及健康睡眠监测等。现在这对双胞胎不但能够稳坐在床上,而且在保育员的辅助下可以站立了。
王立苹表示,康复科有幸被选为全市首批医育结合康复托位试点,将乘势而为,依托医院优质的儿童保健资源,组建专业的保育团队,为更多的0~3岁特殊儿童进行“医护级保育”,增强特殊儿童家庭的托育信心,真正实现“托得近”“托得起”“托得好”。
医育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2024年,哈尔滨市着力整合全市医疗服务与托育服务资源,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联动协作,统筹安排二级及以上设置儿科的综合医院、中医院以及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与各级各类托育机构展开对接,签订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医疗机构采取巡回指导或派驻等方式,每季度至少上门1次,为托育机构提供婴幼儿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疾病筛查、小儿中医药适宜技术、就诊“绿色通道”、科学育儿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等服务,确保将儿童健康服务纳入婴幼儿照护范畴。
新伟普惠托育园被大片草坪和绿植所环绕,环境清新优美,托幼设施完善,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该托育园负责人认为:“除了环境优美、托育条件好、托育服务质量有保障之外,把医生请进托育机构,‘零距离’提供及时、专业、规范的育儿指导服务,增强托育园和家庭的科学养育能力,更能促进托育机构‘向阳而生’、向好发展、长足发展。”
位于香坊区埠南路与果园街辅路交叉口的博苑熙云幼儿园,是一家大型托幼一体化机构,开园不久,就招收了3岁以下婴幼儿36名。该园园长郑均玲告诉记者,专业的托育照护对0~3岁婴幼儿身心发育很关键,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帮忙看孩子,但有些老人的育儿观念比较传统,且精力不足,无法及时观察、关注到婴幼儿的精细动作、敏感期、发音和情绪表达等。而该园在香坊区妇幼保健院医师的支持下,使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有保障。
为了能让医育结合这项惠民之举“行稳致远”,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广播电视台,陆续在全市范围招募科学育儿、托育服务宣讲员2000名,开展宣讲活动,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宣讲范围已覆盖到商场、车厢、景区、社区和学校。其中,双城区妇幼保健院抽调儿保科、中医科专家组建医育专家宣讲团,深入居民小区,开设“孕妇学校”和“妈妈课堂”,普及孕期胎教、孕期营养、辅食添加等理念和知识。同时,为托幼园的保健人员传授小儿推拿、刮痧、中药穴位贴、药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受到了园方及家长的欢迎。全市还扩大培训范围,分期分批对托育机构负责人、保育员和托育监管人员进行政策理论、业务和监管培训。
专业学习鼓足保健医底气
2024年,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先后组织600多名保健人员到辖区内综合医院儿科或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专家集中授课、临床实习和座谈交流体会等形式,学习专业化医疗保健知识和实践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婴幼儿常见病预防与处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视力和听力常见病诊治、日常环境消杀和保健医规范诊疗等方面。培训结束后,医院对参训保健医逐一进行现场考核,对考核通过的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防病能力提升了,孩子们更有保障了!”郑均玲说,“政府有针对性的培训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关于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和营养膳食搭配的课程,为我们促进和管理孩子的健康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现在,我们全园上下对卫生保健工作更有信心了。”
丹尼尔托育中心园长郎朗也有同感:“培训中关于园所消毒和传染病管理的内容特别实用。过去,我们的防控措施更多的是凭经验,担心不到位。现在学会了更准确的操作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健康,让广大家长们更放心。”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的保健医刘欢说:“卫生保健工作看似琐碎,却关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培训让我明白了如何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规范、更科学。”
用保单给托育安全兜底
针对托育服务对象柔弱、自救能力差、容易遭遇意外伤害,而部分托育机构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给托育机构带来潜在的管理和运营风险的状况,今年,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托育机构责任保险项目,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统一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最终中国太保产险哈尔滨中心支公司中标被确定为承保单位,为全市已登记并提供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公办、民营、家庭托育点等各类托育机构提供统一标准的高质量保险保障服务,旨在把托育风险降到最低。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处处长姚丽君告诉记者,托育机构责任保险项目包含9项保障内容。比如,被保险托育机构在机构内开展教育培训、保育活动过程中,因疏忽过失发生意外事故,导致照护对象人身残疾、死亡以及所产生的合理医疗费用;因托育机构过失导致其提供的食品存在安全问题致使照护对象出现健康问题;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托育机构采取救援措施而支出的必要、合理费用以及由被保险托育机构承担的法律费用等均可获得相应保障。迄今为止,首批216家托育机构、844名保育员和育婴师及1766名在托婴幼儿获得责任保险项目保单。而随着项目的推进,受保障托育机构范围和人数还将陆续扩大。
对此,木兰县木兰镇民主社区托育园园长李丹凤颇有感触地说:“托育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全,有了托育责任险,等于给托育行业多加了一道‘风控锁’,让家长、孩子和托育机构都受益。”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颖表示:“医育结合工作是医疗服务与托育领域的初步尝试和有益探索,唯有将孩子们护得好、育得好,城市才能真正拥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和未来。基于此,我们将着力推动医疗供给与托育服务需求的精准衔接,进一步发挥全市医疗资源优势,将专业、规范、安全、可靠的医疗照护服务融入托育服务,通过医疗专业力量赋能托育服务品质跃升,赢得广大家长对托育的认同和信任,提振托育信心,吸引更多家庭将婴幼儿送至专业托育机构,让每一个‘尔滨娃’都能拥有美好的童年,也让更多年轻父母的人生旅程不再因育儿而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