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牛煜辉
进入寒假,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临床营养门诊的小患者开始多起来。在看完壮壮(化名)的BMI(身体质量指数)、血脂、骨龄、微量元素等系列检查结果后,营养科主任李永进为壮壮制订了一份目标14千克、执行周期12个月的减重计划。壮壮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身高148厘米,体重达到了65千克,被诊断为肥胖。
各地“儿童肥胖门诊”最近迎来了就诊小高峰。体重管理专家提醒,寒假期间,家长一定不要放松对孩子的“体重管理”,要让孩子做到健康膳食、经常运动、充足睡眠等,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
骨龄超了3岁6个月
脱掉鞋子,站上人体成分分析仪,手握仪器柄后,壮壮的体重、BMI、体脂率等结果很快显示出来。结果显示,壮壮BMI达到29.6,被诊断为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其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计算结果低于18.5为低体重状态,达到18.5且低于24为正常体重,达到24且低于 28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为肥胖症。
李永进介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 BMI 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检查发现,肥胖对壮壮的健康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壮壮9岁,骨龄却已达到了12岁6个月,比实际岁数超出3.6岁。骨龄超出,意味着壮壮可能提前停止发育,成年后身高可能达不到理性状态。此外,壮壮还患有高血脂、脂肪肝。在壮壮家长印象中,这些都是成年人才会得的病,出现在一个自己孩子身上,让他们很是惊讶。
李永进表示,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可引发诸如脂肪肝、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糖脂代谢相关重大疾病的提早发生与发展,还可引发激素水平异常,导致性早熟,影响生长发育。另外,肥胖还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导致自尊心下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尤其到了青春期,很多肥胖的孩子,自卑从眼神里面就能看出来。”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 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 11.1%和 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 6.8%和 3.6%。该报告预计,若不加以遏制,到2030年,我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将达31.8%,学龄前儿童这一比率将达15.6%。
相关专家指出,当前,随着全球儿童肥胖症患病率的不断增长,肥胖症相关代谢异常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期肥胖如未能有效控制,大多可延续至成年,显著增加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会伴有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
“肥胖儿童更容易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李永进表示。
现在家长已经越来越重视体重管理了,在李永进的门诊中,虽然一些儿童并没有明显地超重或肥胖,但家长依然会带着他们定期来咨询,看看孩子生长发育有无问题。“这说明家长的体重管理意识在增强。”
肥胖原因有多个方面
按照病因,肥胖通常分为原发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两种类型。原发性肥胖症,是指由于环境与遗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肥胖症。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久坐的生活方式、高能量或不均衡饮食、缺乏身体活动、睡眠不足等。继发性肥胖症,是指病因明确的肥胖,相对少见,去除病因可以使肥胖症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恢复到正常体重。
“肥胖受遗传的影响,一般门诊中肥胖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个也在受肥胖的困扰。”李永进介绍,还有一些孩子父母本身不胖,但孩子可能继承了其他家族成员的遗传倾向,如肥胖基因。遗传因素可以影响代谢率、能量消耗以及脂肪存储等方面,使孩子更容易发胖。
“除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李永进介绍,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和饮料,通过刺激神经中枢摄食神经元,引发进食过量、进食行为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肥胖症。
具体到壮壮,孩子打小就胖,喜欢吃主食、肉类,尤其酷爱炸鸡,“每顿吃得比大人都多”,还喜欢吃零食,偏好膨化食品、卤制品和辣条,爱喝碳酸饮料。因为肥胖,壮壮脖子皮肤上黑黑的一圈,是典型的黑棘皮。
相关专家表示,孩子的饮食习惯对体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就会导致体重增加。家庭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对孩子的饮食行为有影响。如果家庭饮食中含有高糖、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孩子可能会摄入过多的能量,导致体重增加。
李永进表示,缺乏身体活动也是导致肥胖症的重要原因。身体活动可以消耗能量,有助于控制体重。此外,身体活动可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堆积,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情绪和心理健康也与体重有关。”李永进说,一些孩子可能通过进食来应对压力、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这种情况下,情绪性进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孩子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饮食环境、激素调节和心理因素等。”李永进表示,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改善饮食结构、促进体育锻炼、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等,以帮助孩子维持健康的体重。每个孩子情况有所不同,如果家长担忧孩子的体重或健康,应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家长和学校至关重要
根据《指南》,肥胖症治疗有多种手段,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此外,近年来数字健康工具,如可穿戴设备、移动健康应用程序、远程监测设备等,在肥胖症管理中得到研究和应用。
《指南》指出,在制定减重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心理预期,通过医患共同决策,综合使用不同手段,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一般建议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营养、运动、心理指导作为全程基础管理。
“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可以有效控制儿童肥胖。”李永进表示,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医生才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节食并不是解决肥胖问题的最佳方法。”李永进表示,他曾经接诊过一对母子,家长使用网上看到的减肥方法,每天只吃蔬菜,并把方法用到孩子身上,结果导致孩子贫血。
“低热量食物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反而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正确的做法是选择营养丰富且提供一定热量的食物,如粗粮、新鲜水果和蔬菜。”李永进表示,健康的减肥应该结合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运动。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引发厌食症等心理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
此外,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减肥,会完全禁止孩子吃零食。李永进表示,零食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关键在于要选择健康的零食。可以选择一些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零食,如坚果、酸奶、水果等。
“定期体检对于监测孩子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李永进指出,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肥胖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糖等。
李永进表示,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对儿童的健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包括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鼓励定期运动以及必要时的心理辅导。大家共同努力,为肥胖儿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寒假已经开始,春节马上到来,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李永进表示。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指出,在春节期间进食总量和种类增多,要尽量保持进食量与享受美味之间的平衡,保持跟平常相似的进餐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