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贤 通讯员/吴佳 周威
“学生餐”“儿童精准营养”“食药同源”“抗炎饮食”“饮食模式”“健康素养”“体重管理”“适老食品”“反食物浪费”“轻断食”,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于日前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
合理膳食、充足的营养摄入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关键。近年来,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与营养相关的词条也频频登上热搜,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通过对2024年度营养与健康相关的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基于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和阅读量筛选出26个热词。在此基础上,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组织了来自营养学、食品安全学、公共卫生、健康传播、新闻传播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结合媒体的视角和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经过充分讨论,采取投票的方式,最终评选出“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这些热词不仅展示了社会各界对健康话题的关注,也反映了政策、科技、饮食行为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其中,与儿童营养相关热词备受瞩目,相关领域专家对热词进行了深入解读。
“学生餐”: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2022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旨在不断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张倩指出,学生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学生餐不仅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学生餐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根据相关要求,各地学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食谱,确保学生能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以预防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
在具体实施方面,多地采取了创新举措。例如,河南省卢氏县推出了“五餐”监管机制,包括厨师试餐、校领导陪餐、教师同餐、学生评餐和家长监餐,以确保国家提供的农村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能够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同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通过实施“营养+”计划,推出营养膳食指导用书,定制营养餐带量食谱,确保学生餐的营养均衡。另外,一些地方还加强了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针对学校供餐“营养餐不营养”问题精准监督,推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的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行动,通过专项整治工作守护学生的“营养餐”。
“总体来看,最近一年来,关于学生餐的立法、监管、创新举措以及社会关注都在不断推进,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健康、营养的餐食,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张倩认为,国家对学生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提高营养膳食补助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广营养配餐标准和工具等措施,确保学生能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仅提升了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均衡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张倩表示,未来,学生餐将继续向科学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智能化餐饮系统和个性化营养定制,加强家校沟通,满足不同学生的特定需求。
“儿童精准营养”:核心在于“个性化”
0~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大脑和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营养健康问题。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儿童营养健康的关注力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其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对儿童营养的科学指导。
“精准营养的核心在于‘个性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振宇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营养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由于遗传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营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杨振宇介绍,针对“0~6岁儿童精准营养”,2023年9月8日,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正式发布《0~6岁儿童营养精准补充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数据,为家长提供了详细的营养补充建议,涵盖了从母乳喂养到辅食添加,再到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的全过程,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营养方案,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例如,对于0~1岁的婴儿,《指南》强调母乳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从6月龄起引入辅食;对于1~3岁的幼儿,《指南》建议注重蛋白质、钙、铁、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而对于学龄前儿童,除了保证充足的蛋白质供应外,还需特别关注维生素A、D及微量元素的摄入。
杨振宇表示,希望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全面的儿童素养提升体系,推动儿童营养素养的提升。
|相关链接|
2024中国居民营养素养 年度报告发布
近日,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国民营养素养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组织编写的《2024中国居民营养素养年度报告(学龄儿童)》(以下简称《报告》)在会上发布。
会上,中国健促会营养素养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状况逐步改善,表现在其身高、体重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我国儿童青少年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生长迟缓和消瘦等营养不足的现象,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比例逐渐增加。此外,钙、铁、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现象依然普遍,这些会影响到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体格和智力的发育。儿童营养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其饮食行为,从而影响其营养健康水平。
《报告》采用“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与评估工具项目组”研制的《学龄儿童营养素养问卷》,通过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的方式,在北京、深圳等地的88所学校、27980名3至9年级的学龄儿童中开展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学龄儿童营养素水平较低,仅有10.9%具备营养素养,具备认知素养的比例为14.7%,优于具备技能素养的比例13.2%。性别、年级、地区是影响学龄儿童营养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女生、5至6年级、东部地区的学龄儿童营养素养水平较高;学龄儿童食物营养相关知识理念得分与技能得分呈正相关,知识理念水平更高者对技能的掌握更好。学龄儿童营养素养与食物消费频率及饮食行为相关,营养素养较高者,食物消费及饮食行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