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曹梦甜
■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年龄组中,存留牙数为22.5颗,龋病患病率高达98%,口腔内牙石检出率高达96.7%,缺牙未修复治疗比例为36.8%,牙周健康率仅为9.3%。
■ 老年人要摆脱“老掉牙”是自然规律的想法,除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外,还应学会正确使用牙线、牙刷,最好每半年洗一次牙。
■ 现阶段,基层口腔专科诊疗力量仍非常紧缺,许多人甚至不知道社区医院里还有口腔专科,我国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不足100名。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问题较为复杂,口腔疾病发病率高、与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状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老年口腔健康,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老年口腔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开展科普宣传、义诊巡诊及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活动,不断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
摆脱“老掉牙”思想定期做口腔检查
“提高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照护水平、提升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减少口腔健康对全身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问题。这不仅是完善老年人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还是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邓旭亮尤其关注老年群体口腔健康问题。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65~74岁年龄组中,存留牙数为22.5颗,龋病患病率高达98%,口腔内牙石检出率达96.7%,缺牙未修复治疗比例为36.8%,牙周健康率仅为9.3%。同时,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口腔健康维护的知识较为欠缺。以上结论提示,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不容乐观。“对于老年人的口腔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邓旭亮说。
健康的口腔有10项指标: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牙龈和牙齿颜色正常、没有出血现象、牙齿排列整齐、不塞牙、无缺牙、咬合舒适、无口臭。而龋病、牙周病、牙缺失往往是老年群体最为常见的口腔问题。
邓旭亮介绍,老年人牙齿间隙加大,容易留有食物残渣,如不及时清洁会滋生口腔细菌,从而腐蚀牙齿、刺激口腔黏膜。在口腔细菌影响下,牙齿被破坏会造成龋洞,而牙周会出现牙龈发炎、出血等牙周病,牙缺失多数又是由龋病或牙周病导致的,所以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是保护牙齿健康的第一步。
“老年人应摆脱‘老掉牙’是自然规律的想法,养成健康良好的口腔习惯,及时清除口腔中的污垢,减少细菌繁殖。除了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清洁习惯外,还应学会正确使用牙线、牙刷,最好能做到每6个月洗牙一次。”邓旭亮说。
牙齿留存情况是衡量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8020”计划,即80岁的老年人,应至少保留有20颗功能牙,维持基本的口腔功能状态。通过低程度的修复,尽可能维持口腔功能,保持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
“缺失的牙齿如果没有及时修复会使得缺牙两侧牙齿倾斜或移位,缺牙间隙慢慢缩小,对颌牙伸长,局部咬合关系发生紊乱,进而降低咀嚼功能,导致食物嵌塞和龋齿,甚至会引起牙周损伤。”邓旭亮表示,牙齿缺失不仅影响面容,同时还会导致说话不清晰,特别是全口牙齿缺失的人严重影响社交活动,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对于缺牙情况,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当然,随着年龄增长,口腔也会出现退行性改变。如牙根外露、牙龈萎缩及牙缝增宽等,也是导致老年人牙病增多的原因。” 邓旭亮介绍,老年人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以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及早治疗既可以减轻口腔疾病治疗的复杂性,又能缩短疗程周期,节约治疗费用。
老年口腔健康促进全国在行动
“让老年人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十分关键。”在邓旭亮的提案中,他明确提出,将口腔健康教育深度融入现有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制订更全面、有效的口腔健康照护方案,包括口腔健康教育、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口腔健康照护等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健康教育课程和健康指导等方式,提高老年人对口腔卫生的认识,加强老年人对口腔卫生健康的重视。”邓旭亮说。
“牙缺失、牙松动、牙龈出血、食物嵌塞……这些口腔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年人。上了年纪后,如果出现口腔问题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拥有一口好牙?”近期,在福建老年大学的某间教室内,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的医生有针对性地为学校老年人开展了一场口腔知识普及。这是福建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联合福建老年大学开展的“老年口腔健康促进行动”义诊公益活动,也是福建关注老年口腔健康的常规举措之一。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老年口腔健康促进行动,力图改善“银发族”口腔健康状况。各地通过举办科普讲座、赠送口腔护理包等形式普及老年口腔健康知识,开展老年口腔健康公益活动;同时,组织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专家团队,深入社区、村镇为基层老年人群开展口腔健康义诊巡诊;针对特殊老年群体,上门口腔健康检查也已成为可能。
此外,各地还陆续开展基层专业人员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口腔疾病防治、口腔护理等实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到上一级对口医院口腔科进修学习,提升基层专业人员老年口腔健康服务能力。
前不久,河北省邯郸市口腔医院开展了“关爱老年口腔健康——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口腔健康体检”公益活动。服务内容包括专业口腔检查、免费建立口腔健康档案、提供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等服务。
山东省慢性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与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关街道金口路社区联合开展了“口腔健康到家门”口腔健康筛查义诊活动。活动现场,医生为居民讲解了牙齿日常保健、口腔疾病预防等知识,并免费检查牙齿缺失、龋齿、牙齿松动及牙垢等问题,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医生还上门做口腔诊断。
“通过向社区居民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帮助他们做到牙齿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此前,在上海市6个社区、街道开展了50多场健康爱牙公益活动的一家口腔机构的负责人这样表示。
除了广泛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关于老年口腔健康,上海的一些做法也更具前瞻性。
数据显示,在上海,65岁至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7.9%,恒牙患龋率高达94.3%,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上海,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被高度重视。上海将“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口腔健康建档及管理,推动老年人口腔疾病综合防治服务”纳入健康上海行动。依托多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实施了贫困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一老一幼”口腔健康服务模式优化等项目,促进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
提升老年人口腔卫生诊疗可及性
2023年,上海市加快推进社区康复、护理和口腔中心建设,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同质化,社区诊疗服务得到进一步升级。去年年底,该市顺利完成首批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老年人“家门口”看牙更加便利。
全新的标准化口腔诊室有何不同呢?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着黄浦区首家完成验收的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这里的口腔科设备比较齐全,开展了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诊疗项目,基本可以满足辖区居民的基础性口腔疾病诊疗需求。从就诊情况来看,社区医保支付比例相当实惠,吸引了许多中老年人前来问诊。其中,一半以上是牙缺失、修复配置假牙的患者。”
上海的做法正是邓旭亮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案的实操体现。在邓旭亮的提案中,他着重提出,要加强老年人群口腔卫生维护和日常照护专业队伍建设,提升老年人群口腔卫生诊疗可及性,同时对现有老年人群健康照护人员进行口腔专业培训,提升口腔照护能力和水平。
邓旭亮表示,随着口腔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牙科医生需求数量也在日益增加。现阶段,基层口腔专科诊疗力量仍非常紧缺,我国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不足100名,牙医覆盖率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有数据显示,随着老年群体口腔保健理念不断增强,近3年老年人群种植牙项目增长量高达80%以上。两相对比之下,国内牙医资源缺口仍然较大,口腔医疗行业人才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培养,口腔医疗临床系统化、标准化培训仍有待加强。
为加强社区口腔诊疗服务能力,上海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与综合性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区牙防所等医疗机构建立协作机制,由上级医疗机构口腔医师下沉社区多点执业,进一步加强社区口腔诊疗服务能力。
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曾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社区教学基地,现有3名口腔医生、4名护士。依托专科医联体,中心会定期安排医护人员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提升口腔业务能力。
据悉,上海将继续推进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至2030年末,要基本实现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功能全覆盖,社区口腔诊疗、保健服务全面提升能级。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还将开展信息化建设,在已有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基础上,建立口腔电子病历模块、口腔电子健康档案模块,实现区域内口腔病历、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拓展互联网远程会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