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98569","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积石山:安置板房里有“医”靠","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10-24 12:17:51","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 本报记者/曹梦甜 邓海华 特约记者/潘毅敏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积石山县有5.8万余名受灾群众搬进活动板房。在安置生活区,受灾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如何满足?新春将至,本报记者行至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探访灾后居民的生活点滴。
安置点建起“板房医院”
2月1日,从兰州市出发一路奔向西北,在历经近4个小时的车程后,本报记者采访团队抵达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前往这片黄河边上受灾严重的村庄。穿过一片片白色板房安置点,团队来到一家由89间活动板房搭建而成的“临时医院”。
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大河家镇大河村,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黄河相对,是此次地震后建筑损毁情况最为严重的县级医疗机构。独特的地理区位及较强的医疗实力,让其服务范围辐射甘青两省,发挥着区域内重要的医疗服务供给职能。
由于损毁严重,医院已无法继续使用,1月5日,医院整体搬迁到过渡期板房继续开展工作。“现在板房所在的位置就在医院原址旁边,是附近深坑空地填埋后临时搭建的,目前我们有4个临床科室、23间病房92张床位、2间简易手术室、4个门诊室、4个医技检查科室和10个职能辅助科室,各项医疗工作已全面恢复正常。”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马渊俊介绍。
走访当天,记者见到了刚刚入住安置病房的马大爷一家。马大爷年老的母亲患有糖尿病,心脏也不大好,这次过来主要是住院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常规治疗。马大爷告诉记者,此次地震中他们村受灾最为严重,全村人都搬进了安置板房生活。病房条件虽相对简陋,却非常干净整洁,取暖方式也比生活区条件好,有些超过自己的想象。
“现在医院病房全部采用电暖气取暖,我们医生自己的科室业务用房则采用燃煤取暖,为的就是给病人提供相对舒适的治疗环境。”马渊俊说,受场地限制,医院板房数量有限,现有的所有活动板房已全部用于住院病房和业务用房,干部职工仍然在毡房内住宿生活。
在板房建设期间,医院的医务人员也没闲着。医院为了持续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在辖区24个安置点均设立了临时医疗服务点,每个点配备2名医护人员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同时成立4支巡回医疗服务队到辖区开展巡诊服务,免费发放的救灾药品已超过5万盒。
大多数伤者已经出院
沿着板房医院后坡土堆上用石子铺就的临时小路,记者来到了医院原址,被封条封禁的门诊大楼伫立眼前,透过门口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震后房屋的裂痕。剥落的墙皮,断裂的墙体,遗落的杂物,顺着眼前这些残景依稀可以想象地震当晚楼内人员的匆忙与慌乱。院区空地上联排搭建的几间蓝色毡房,是现在医院工作人员的临时宿舍,带记者参观的公卫科医生小蒲讲述起地震当晚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那天,我刚好在医院值班,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瘫痪在床的病人转移出来……”小蒲告诉记者,当时他大脑一片空白,第一反应就是迅速转移,他和同在医院的值班医生一起帮助8名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逃出住院部,医院内部无一人伤亡。“但是附近的村民就没这么幸运了……”小蒲说。
据小蒲回忆,震后两个小时内,医院空地上就聚满了前来就医的受伤村民,当时场面一度相当混乱,值班医生为受伤群众进行了简单的外伤处理并陪伴大伙儿一同等待救援。凌晨3时20分,第一批省级医疗救援队抵达震区,立即开展伤员救治。至5时,全省调派的19支共677人的省州县医疗救援队伍和99辆救护车全部到达指定位置,省野外流动医院也在大河家镇搭建起前方救治医院。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应急办主任王之虎介绍,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按照伤员救治“四集中”原则,迅速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转运救治,较短时间建立了伤员救治运行机制。“当时的搜救原则是确保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搜救一人转运一人,抓住救援黄金时间。根据受伤情况,我们将轻症就近转至乡镇卫生院和野外流动医院;将中度以上伤员经现场处置后转至县、州医疗机构;将重症、危重伤员,及时送至省级定点医院,基本做到了反应迅速、救治及时。”截至记者发稿时,除了两名重症伤员还在省级医院接受治疗,其余伤者均已出院。
节前走家串户不停歇
大河家镇陈家村是此次地震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庄,全村房屋损毁严重,居民全部搬迁至安置板房等待房屋重建。四堡子卫生院作为村里居民的主要就医场所也未能幸免。现在,卫生院安置板房搭建在陈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临时为受灾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我们村受灾比较严重,全村有80多人受伤。目前,住院治疗的伤员已基本出院归村,还有一些伤员需要后期康复治疗,这也是我们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四堡子卫生院院长马伟勇说,地震后他们的入户随访小组不仅要持续关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点人群,伤后康复中的患者也是重点监测对象。
记者跟随四堡子卫生院的一队随访小组探望了在地震中受伤的海大哥一家。年近50岁的海大哥在地震中伤了骨盆,手术出院后便回到安置板房卧床休养等待康复。海大哥的爱人丁大姐告诉记者,自己家以养牛为生,地震当晚,丈夫睡在了山上的牛棚户中,由于棚户简陋,海大哥被倒塌的墙体压得无法动弹。“我把他从废墟里拖出来,骑着电动车送到了卫生院。”马伟勇说。
马伟勇回忆,当天凌晨2点半,海大哥便被及时转运至临夏州级医院进行治疗,由于病情复杂,三天后又转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手术,目前恢复良好。他说,“像老海这种情况,心理疏导也是十分必要的。”据介绍,针对此次灾情,甘肃抽调了70名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组成35个线下小组,逐村逐户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还邀请全国80名心理卫生专家组成35支线上小组,进行线上心理援助;尤其对48个安置点的1.2万余名儿童(12岁以下)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心理干预、团体心理辅导,将抚慰伤员和受灾群众心理工作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离开前,马渊俊告诉记者,春节前医院公卫科人员和村医队伍还将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以便发现问题及早干预。同时,还将持续对地震受伤出院在家康复的患者开展上门随访,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康复训练,并对地震中有亲人离世的家属给予心理疏导,缓解他们在春节来临之际思念亲人的悲伤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