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1841","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肥胖门诊火爆传递积极信号","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3-26 14:30:16","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 文/关育兵(教育工作者)
重庆市人民医院肥胖专病门诊呈现出异常火爆的景象。每周4个半天的门诊时间,网上号源总是早早被挂满。医生透露,患者年龄跨度极大,最小的仅6岁,最年长的70多岁。医生表示;“每次计划放20个号,没有一次不超的。周末门诊最多时一天要看50多个病人。”(上游新闻)
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并非个例,而是重庆市开设肥胖门诊的三甲医院的常态。据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肥胖专病门诊有三位专家坐诊,号源“几乎一抢而空,每次都得加号”。
肥胖门诊“一号难求”,深刻反映出人们对体重管理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随着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以往那种将肥胖视为生活富裕象征的错误观念已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对肥胖所引发的各类消极影响的高度警觉。例如,肥胖易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威胁身体健康。这种观念转变意义重大。“知者行之始”,对肥胖的正确认知是全社会健康水平提升的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居民肥胖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随后,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地情况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一系列目标。例如,重庆市提出,到2026年,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全市所有学校都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体重管理科普宣传实现区(县)全覆盖;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增幅下降10%。
客观来讲,肥胖并非一个新话题,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关注。而在当下肥胖门诊火爆的背后,不仅有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持续追求,还有人们健康素养的提升。过去人们更多从形象管理角度出发,热衷于寻求各种号称有“奇效”的轻松减肥方法。然而,现实给人们上了一课,这些方法往往缺乏科学依据,罕有效果。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减肥必须依靠医学手段。这是各种减肥药市场遇冷、肥胖门诊却“一号难求”的根本原因。这一现象也深刻启示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秉持尊重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态度。
此外,大量实践和科学研究已充分证明,肥胖不仅对个人健康不利,还会阻碍社会发展。正因如此,减肥不再仅仅是个人事务,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喊你来减肥”的高度。
体重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在减肥过程中,出现反弹十分常见,实现减重后一辈子不反弹是一大难题。这就要求减重者遵循医嘱,将体重管理看成是一个综合、常态化的过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摒弃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减重的“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等错误认知。同时还应认识到,在寻求医学解决方案之外,主动化解生活压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运动,都是科学有效的减肥“良方”。
需要注意的是,体重管理还要走出单纯追求变瘦的误区。体重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健康问题,而单纯追求变瘦往往源于身材焦虑,两者并非一回事。人们应当认识到,肥胖固然不利于健康,过瘦同样如此,身材过瘦者也需要进行体重管理。社会层面要摒弃以瘦为美的畸形审美观,防止这种错误观念对青少年和女性产生不良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