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99573","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文化友好 让“生育友好”氛围更浓","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12-05 09:58:52","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 本报评论员
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各个维度中,文化友好在文化和价值上彰显生育友好,强调生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独特价值。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将文化支持明确为生育支持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不仅从价值层面明确了文化友好的重要意义,还从实践层面提供了行动指南。
宏观着眼,积极营造尊重和支持生育的社会氛围。生育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事,既在于生育具有价值性,充裕的人口数量、不断提升的人口质量是维护新时代国家人口安全、塑造中国式现代化人口红利的基础和前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在于生育具有人文性,顺应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理解了生育的社会价值,自然就能找准生育友好型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力点。一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等举措,倡导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培育积极向上的婚俗文化。另一方面,《若干措施》对实施人口高质量发展宣传教育专项行动、组织创作高质量文艺作品、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宣传教育等作用进行了部署,旨在加强社会宣传倡导,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在倡导尊重生育社会价值的同时,凸显人文关怀,将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精神力量。
微观着手,加快营造温馨、平等的家庭氛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快乐的源泉。帮助育龄夫妇打破生育与职场的“二选一”,不仅要靠促进职育平衡的具体支持措施,还需要在思想观念层面倡导正确的家庭观,引导育龄夫妇积极正面看待生育的工具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让夫妻双方在平等参与家庭事务和育儿工作中充分感受生儿育女的充实与快乐,提升他们的生育意愿与信心,实现“想生、敢生”。着眼于打消微观个体的生育顾虑,《若干措施》在价值层面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等,同时也结合实际提出了“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结婚颁证、文明简约婚礼等特色服务”“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具体举措。营造温馨、平等的家庭氛围,将让夫妻双方尽情享受“生娃、养娃、带娃”的幸福时光。一个个小家的甜蜜故事,会成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生动注脚。
友善的文化环境,永远是家庭生育子女的坚强后盾。对生育家庭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尊重与强调,不仅能让青年夫妇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更可让全体社会成员加深对新型婚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让每个人都自觉成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受益者。全民共建共享生育友好型社会,生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定会更足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