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99359","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全面支持 让养育延续“生”的美好","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11-27 17:27:37","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 本报评论员
生育是人口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事关亿万家庭幸福感的里程碑事件。不仅让家庭品味“生”所带来的喜悦,更让家庭在后续的养育过程中感到从容与充实,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的关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为运用整体性思维完善覆盖面更广、时效更长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提供了指南,同时也为增进民生福祉勾勒出“施工图”。
缓解教育焦虑,让养育归于平和。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我国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观念的影响下,青年夫妇对教育的关切主要表现在既想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又想让教育过程“不废妈”“不废爸”。对此,采取有效举措缓解教育焦虑,是消除生育焦虑的关键。《若干措施》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面作出了系统部署。一方面,着眼人口变动趋势,提出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强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提出“长幼随学”、落实“双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等举措,回应家庭关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减轻家庭教育负担的同时,有效提升教育质量,能够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贡献教育力量,同时也是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应有之义。
完善住房支持,让养育更加温馨。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独立居室对孩子身心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改善住房、大“室”所趋是一个客观需求。顺应住房需求变化趋势,各地近年来在优化多子女家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展示了住房支持向多子女家庭倾斜的政策善意。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出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因地制宜逐步使租购住房群体享有同等公共服务权利等举措,兼顾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加强住房支持政策,既保障“住得起、住得下”,也为“住得稳、住得好”提供有力支持,让家庭居住环境和亲子互动氛围更加温馨,将进一步诠释“家是爱的港湾”的真谛,让生育友好体现在日常生活起居的细节里。
保障就业权益,让养育安心无忧。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夫妇追求职业梦想,能否帮助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已成为衡量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无论是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还是鼓励用人单位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若干措施》对“强化职工权益保障”作出的具体部署,都体现了统筹兼顾分担职工育儿压力和支持职工职业发展的双重目标。随着生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青年夫妇不必把家庭与工作置于天平两端权衡,养育过程将更加安心无忧,养育子女的体验也将更加美好。
“生”是“育”的起点,“育”是“生”的延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将“生”和“育”一体考虑,持续强化支持举措,为家庭养育提供全方位支持,将让养育延续“生”的美好,放大生育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