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0568","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以渐进式延迟退休释放人才红利","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1-23 16:11:55","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 文/陈功 许文虎 陈昱天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3部门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明确了弹性退休办理程序、权益保障等内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的数据,我国老年抚养比预计将在未来十年以较快速度增长,经济发展面临劳动力资源缩减与人口年龄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不过...
  ■ 文/陈功 许文虎 陈昱天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3部门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明确了弹性退休办理程序、权益保障等内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的数据,我国老年抚养比预计将在未来十年以较快速度增长,经济发展面临劳动力资源缩减与人口年龄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不过,劳动年龄人口素质的提升与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国通过挖掘人才红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作为一项稳健且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不仅能够延长劳动者的职业生命周期,还为持续释放人才红利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红利将实现
从数量优势到智力驱动的拓展
  释放人才红利,是指通过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和职业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就业人口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拓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与1982年相比,2023年全国就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员占比由0.9%上升到25.7%,表明在过去四十余年间我国就业人口中的高素质人才占比逐年攀升。在这样的条件下,挖掘和释放人才红利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延迟退休政策通过延长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为释放人才红利创造了重要契机。当前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说明许多劳动者在传统退休年龄之后,仍具备十余年的潜在劳动贡献能力。同时,在现实中也可以发现,不少老年人具有再就业的意愿和能力。随着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老年群体正逐步再次成为社会的重要智力资源。尤其是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大龄劳动者凭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在企业创新、技术升级及团队协作中发挥着独特价值。此外,他们还在职场中发挥“传帮带”的重要作用,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传承,为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团队梯队的优化提供重要支持。这种人力资本的延续与再造,不仅提升了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效率,也为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渐进式延迟退休
是释放人才红利的有效路径
  渐进式延迟退休通过分阶段调整退休年龄,展现了这项政策小步调整、弹性实施等特点。以“自愿、弹性”为原则的渐进性策略,允许劳动者根据职业特点、身体状况及经济需求灵活选择工作年限,最大程度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不仅延长了劳动者的职业生命周期,还为释放人才红利提供了稳健的制度基础。
  国际经验表明,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的成功推行需要将顶层设计与职业培训、技能再造有机结合。例如,日本实行的再雇佣制度允许大龄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继续以灵活工时或顾问形式参与工作,同时为其提供专门的职业技能提升课程,帮助他们跟上技术与市场变化的步伐。这种“双轨”制度不仅有效缓解了日本因人口老龄化而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还促进了代际协作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再如,德国通过渐进式提高退休年龄和强化职业再培训,为劳动者提供适应性更强的技能提升计划,从而优化劳动力结构,显著提升劳动者群体整体效率。
  可见,渐进式延迟退休不仅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必要之举,更是通过释放人才红利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期战略。我国可以从这些经验中汲取灵感,根据国情将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与教育改革、产业升级深度结合。一方面,通过提升劳动者终身学习能力和技术适应性,增强劳动市场的韧性;另一方面,结合智能化技术和产业需求,为延迟退休者创造更多符合其技能和经验的就业机会。这种结合有望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高效激活人才红利
是强化政策保障的核心
  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我国可以探索出一条以人才红利驱动未来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前的人口红利,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助推经济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居民健康预期寿命仍存在一些短板。我国居民健康预期寿命不到70岁,意味着部分劳动者可能在延迟退休后面临健康问题,从而影响其工作能力。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以更好地支持劳动者在健康状态下持续参与工作。
  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健康保障与职业技能支持体系,通过推广职业健康检查、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加强针对性再培训,帮助劳动者维持身体健康和职业能力。同时,应加强慢性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将健康管理融入职场环境,为延迟退休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健康条件。
  另一方面,完善弹性退休制度,允许劳动者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经济需求灵活选择退休时间。比如,通过实施积分制等激励政策,使愿意延迟退休的人可以享受更高的养老金以及其他福利或再培训机会,从而激发其积极性。此外,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鼓励企业为延迟退休的劳动者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并推动实施“多代协作”模式,让经验丰富的劳动者与年轻员工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与此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智慧劳动力匹配平台,精准对接劳动者的技能与岗位需求,提升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以更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总而言之,渐进式延迟退休不仅是一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选择,更是释放人才红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路径。其意义不仅在于延长劳动者的职业生命周期,更在于构建一套动态适应的劳动力开发机制,将大龄劳动者的经验与智慧充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我国应将渐进式延迟退休与教育改革、产业升级、智能化技术深度结合,打造更加灵活、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生态。如此,我国不仅能够缓解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更能从智力驱动的转型中获取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如何以政策创新引领人才红利的全面释放,将成为决定我国应对人口结构挑战成效的关键。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