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任远
在人口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以后,人口空间上的迁移流动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人口格局和关联国家发展的最为突出的人口过程之一。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构成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一个侧面,其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复杂深刻的相互影响,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复杂和多样的人口迁移
观察当下我国超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多样化特征显著。人口迁移流动的方向是多样的。人口发生迁移、再迁移,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一个地方,从而形成不同的集聚地点,带来空间上的人口国土分布变化和城市体系变化,带来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成长,也带来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人口增减分化。人口迁移过程中还出现了循环迁移、回流(或返乡)现象,回流的人口往往会居住在不同的地点,有的居住在农村,同时还有相当比例居住在城镇和县城,带动回流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同时,回流的人口也会发生再次迁移,其再次迁移的影响因素、流向特点和初次迁移时并不相同。
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人口迁移看,当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数量表现出减少趋势,而省内迁移在继续增加。虽然我国的国际人口迁移比重还很小,但从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看,国际人口迁移数量在增长。国际移民的迁入、迁出,以及跨境经贸关系带来更大范围的人口国际迁移,使得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相结合的迁移研究正得到更多关注。
从迁移的类型看,虽然人口流动中的乡城流动还是主体,但有理由相信,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镇地区,城城迁移将会日益增长,我国人口迁移也在发生转变。人口迁移流动不仅包括务工经商的迁移,也有增长着的家庭迁移、婚姻迁移、教育迁移,同时包括工程移民、易地搬迁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流动表现出很大的差别性和不同的规律。
因此,当前我国复杂多样的人口迁移流动动态,使迁移研究成为了具有巨大前景、巨大需求的生机勃勃的知识领域。与此关联的迁移的人口学研究、迁移的社会学研究、迁移和发展的研究、迁移和生态环境的研究、迁移和城镇化的研究、迁移流动和空间区域的地理学研究以及迁移的管理和制度研究等,都内在关联地得到发展。
从“迁移的人口学”扩展为“人的迁移学”
在迁移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不仅仅是迁移流动的人口“数字”,如迁移的流量、存量、迁移率等,更应该关注迁移流动过程中的“人”。理解他们发生迁移的原因、在迁出地和迁入地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幸福”和“劣势”,研究迁移时间和生命历程对其生活和发展的累积性影响。特别是,我国城镇化已经从“非农化”的阶段逐步过渡到“市民化”的阶段,迁移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和社会融合,更好地支持他们的迁移意愿,更好地对迁移流动人口提供社会支持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不仅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必要的,对于建设一个公平公正、人人充分发展的社会也是重要的。
重视迁移过程中人的需求、活动及其生活福祉,需要细致观察迁移过程中的细分群体,例如劳动力迁移者、流动儿童、流动老人、男性和女性迁移者、迁移者和随迁的家庭成员、在迁入地居住不同时长的迁移者、不同世代的迁移者,以及在迁移流动中出现的留守儿童和留守的其他家庭成员等。在这个意义上,从一个长期研究人口发展的学者看来,迁移研究需要从“迁移的人口学”扩展为“人的迁移学”,更加重视迁移过程中的人类行为和生活福祉,探索更加以人为本和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追求的迁移研究。
迁移研究面临的困难挑战
第一,迁移研究仍然缺乏更充分的、有支持力的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往往是汇总的数据,从中获得个体的数据是相对困难的,而且人口普查数据的时效性也显得不足。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等为迁移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数据来源,但是与欧美学界相比,我国学界还是缺乏高质量、长期跟踪性的调查数据库。随着一些大型调查的中断,现在开展迁移研究的数据基础是弱化了。虽然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得到的新的数据资源为研究更微观的人口流动性增强了能力,但当前大数据资源的垄断性和难以获取也是明显的,同时大数据的数据质量也存在局限性,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应用和提升。
第二,我国迁移人口、流动人口、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界定是独特的。在国际研究中,迁移人口是一定时期内常住地发生变化或者以常住地变化为目的的人口,是“流量人口”。而我国的流动人口受可获得的数据的限制,多是在流入地居住时间较长的“流而不动”的“存量人口”。另外,我国的迁移研究多数是针对流动人口开展的研究,没有包括发生户籍迁移的人口。总的来看,我国迁移研究主要是存量研究,缺乏流量研究,队列研究更加稀少。
第三,迁移行为具有选择性。迁移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很明显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无处不在,在研究中很难处理。迁移过程中的行为和结果究竟是受迁移的影响,还是受这些选择性因素的影响,需要仔细地甄别。另外是空间的选择性,迁移本身就是对空间和生活的选择,由于不同空间呈现的特点不同,迁移会受到所在地点的影响。在关于人口迁移和发展的研究中,要理清哪些是迁移过程的结果、哪些是迁移地点的影响,需要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
第四,当前迁移研究的理论建设还相对不足。不少研究停留在经典理论的验证或修补、扩展,更换变量、换个数据库来分析同样的问题,换个国家和地区来开展实证检验、做复现性研究,换个维度的异质性分析,换个角度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的论证等。国内的迁移研究已经非常细致了,但缺少具有突破性的理论创新。考虑到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具有很多独特的经验和实践,从国情实际出发开展理论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迁移研究,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五,我国的迁移研究较为重视制度和政策研究,而政策实践是多样化的,政策本身也在调整变化,这些都增加了政策研究的难度。从另一个角度看,制度因素和政策具有很强的影响,构成了我国人口迁移和发展过程的重要特点,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都显著影响迁移,对这些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研究恰恰能展现出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和影响机制。
总之,超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构成当下我国人口变动最显著的趋势。迁移研究具有增长着的研究需求、扩展的研究内容,其不断繁荣发展是可期的。更丰富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更专业的学术努力,以及开展更多学科的研究合作,需要学界持续努力。
作者系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本文是作者在第八届人口迁移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