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99415","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聚焦长三角人口高质量发展","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11-28 15:03:46","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近日,主题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第三届长三角人口发展论坛在安徽大学召开,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口学会、安徽省卫生健康委指导,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和安徽省人口学会、上海市人口学会、江苏省人口学会、浙江省人口与健康学会共同主办,安徽省计生协、安徽省人口健康基金会协办,安徽大学承办。在主论坛学术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应对人口新常态挑战、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等进行了探讨,为深入分析长三角人口发展问题及对策提供了多元视角。
如何理解人口高质量发展?有学者提出,人口高质量发展既坚持人口自身发展的高质量,具体表现为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又强调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人口的素质、数量、结构和分布四大构成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联动效应。例如,人力资源总量与人口数量因果相承;人口的数量也与结构因果相承,出生、死亡与迁移不仅决定人口的数量,同时也会给人口结构带来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都要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推动人口与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生态、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
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与科研发达,常住人口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地区常住人口达到2.38亿人。然而,长三角人口发展也面临着生育率较低、户籍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早于全国等挑战。对此,有学者提出了应对人口新常态挑战的总体思路,包括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在统计上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如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算作消费,从而实现消费更快增长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的创新中心,形成人才和劳动力的重要流入地,保持人口持续增长;等等。同时,还有学者以安徽省为例,综合分析安徽省人口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建议从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和加大生育支持激励力度的“一降一升”入手,构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有学者从生育愿景(如婚育意愿)、生育支持政策(如各类支持政策)、生育服务(如婚恋、优生、托育等服务)、生育环境(如儿童成长环境、文化宣传环境)、生育保障(如生育保险、权益保障)五个方面着手构建长三角地区生育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简称生育友好指数)。测算结果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生育友好指数均高于全国均值,生育服务、生育环境、生育保障具有比较优势,比较劣势体现在生育愿景。分省份来看,不同区域需要突破的重点各不相同,上海市需要在生育意愿友好、生育服务友好方面下功夫;江苏省、浙江省需要在生育意愿友好、生育保障友好方面进一步发力;安徽省则需要在生育环境友好、生育保障友好方面进行突破。
会上,三省一市人口学会(人口与健康学会)共同发布“长三角人口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倡议提出,搭建跨区域的人口研究智库平台,整合优势资源,为长三角人口均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搭建长三角人口研究交流平台,定期举办论坛,分享各地在人口研究与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加强长三角人口前瞻研究,为长三角地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助力长三角人口政策综合决策,建立与政府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反馈研究成果,针对各地在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调研,提出促进长三角人口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方案。 陈远 王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