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1835","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感觉“饿”可能不是真的饿","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3-26 14:14:47","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image/20250326141543_23080.jpg"}
■ 通讯员/王慧云 孙骏 特约记者/程守勤 “我明明刚吃完饭,为什么又想吃零食?”“一看到别人吃好吃的,我也忍不住想找点吃的,这是为什么?”想必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困惑。想吃东西,其实可能是因为假性饥饿。那么,什么是假性饥饿?如何区分假性饥饿和真性饥饿?如何应...



■ 通讯员/王慧云 孙骏 特约记者/程守勤
  “我明明刚吃完饭,为什么又想吃零食?”“一看到别人吃好吃的,我也忍不住想找点吃的,这是为什么?”想必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困惑。想吃东西,其实可能是因为假性饥饿。那么,什么是假性饥饿?如何区分假性饥饿和真性饥饿?如何应对假性饥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为大家解疑答惑。


  饥饿也分真假
  当被饥饿感困扰时,不妨问问自己,是真的饿还是嘴馋?
  金晖表示,辨别真性饥饿和假性饥饿并不难,了解真性饥饿和假性饥饿的区别,不仅能保证吃得更健康,还能帮助更好地管理体重。饥饿感通常是人们需要能量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当胃肠道排空且血液中能量不足时,大脑会发出进食信号,从而产生饥饿感。
  真性饥饿也称生理性饥饿,通常在饭后几小时后逐渐产生。这时候,身体迫切需要补充能量,只要吃饱了,饥饿感就会消失。真性饥饿通常发生在两餐之间,与进食时间和食物消化吸收情况有关。
  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胃肠道并未排空或血糖水平正常,人们也会感到饥饿,这种现象被称为假性饥饿。假性饥饿发生的时间不固定,可能刚吃完饭没多久就又想吃了,是一种随机、突然产生的感觉,而且吃饱后可能依然存在。
  多种因素导致假性饥饿
  产生假性饥饿的原因之一是心理因素。无论是过度高兴还是压抑,一些人都会不自觉地通过进食来缓解情绪。而且,一些人刷手机或看电视时,也会有吃零食的习惯。此外,习惯性进食也是假性饥饿的“帮凶”。很多人在三餐之外,会习惯性地吃零食,哪怕并不饿,这种习惯往往是在特定时间或情境下形成的。
  除了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假性饥饿。当看到别人进食美味的食物时,即使刚吃饱,也可能会被刺激产生食欲。金晖指出,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诱导”,美食会刺激大脑,让人们产生进食欲望,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等。
  假性饥饿还可能与生理病理因素有关。比如,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尚未达到低血糖水平时,可能会因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而出现饥饿感,这种现象被称为低血糖反应,而非低血糖症。某些药物会刺激食欲或影响身体的代谢,进而让人产生饥饿感。对此,金晖提醒,如果发现自己在服药后食欲大增,应及时咨询医生。
  学会几招控制食欲
  假性饥饿并不可怕,只要了解它产生的原因,就能找到应对方法。如何告别假性饥饿?金晖给出了以下建议。
  规律饮食。要想控制饥饿感,规律饮食是基础。三餐分配也很重要,每餐吃到七八分饱,上午10时或下午3时可适当加餐,吃些低糖水果或奶制品,缓解饥饿感。
  优化饮食结构。绿叶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能促进健康。同时,摄入优质蛋白质也是关键,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不仅能增强饱腹感,还能延缓胃排空。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可以改善精神状态,促进内啡肽分泌,不仅能让人们更健康,还能控制食欲。
  心理调节。情绪不好容易导致假性饥饿,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读书、运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改善心理状态。
  合理选择加餐。加餐很重要,但别选错食物,建议选择奶制品、鸡蛋、黄瓜、西红柿或原味坚果等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注意早餐质量。很多人早餐只喝粥,结果不到中午就饿了。早餐应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搭配鸡蛋、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