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98484","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趁“热”收好这份健康指南","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10-22 09:46:59","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本报记者/何贤
随着盛夏的来临,不少人计划外出旅行享受自然风光,在出行前应该如何做好准备?如何预防常见病?老年人和孩子等特殊人群在夏季怎么养护身体?
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医师黄亚博等专家就此进行了解答。
旅游出行 提前准备
暑期是旅游的高峰季节,不少人计划外出旅行。常昭瑞介绍,为使公众旅途安全、顺利,提升旅游的体验感和质量,建议出发前做好如下准备:
一是要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一些信息,重点关注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比如出国旅行前要接种必要的疫苗,合理安排出行。二是了解自己和同行者的健康状况,如有身体不适,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建议请医生对其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决定是否出行。三是准备必需物品,如常用药品、口罩、消毒湿巾或免洗洗手液、驱虫剂等防蚊虫叮咬用品等。
旅行中,要注意喝白开水或瓶装水,食用海鲜、肉类、蛋类等食品时,要煮熟煮透。用餐时,要选择符合资质、卫生条件好的餐厅。要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不要接触野生动物。
预防蚊虫叮咬,尤其是前往有虫媒传染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要特别注意预防虫媒传染病的防控。要选择环境整洁、防蚊设施条件比较齐全的酒店住宿,户外活动时要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皮肤裸露部位可以使用驱虫剂,避免蚊虫叮咬。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尽量不要在野外宿营,如果确实需要,应使用帐篷,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涂抹驱虫剂。
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尤其是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就诊。境外旅游返程时要主动配合做好入境检疫,如实填写健康申报卡。做好自我健康监测2周至3周,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骨骼痛、皮疹等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且告知境外旅居史。
多雨天气 做好防护
目前,多地出现多雨天气,连续降雨之后,会面临居室进水、墙壁损毁、家具被浸泡,积水增多、蚊虫孳生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室内外环境的清洁与预防性消毒,能消除健康风险。
常昭瑞建议,要做好室内环境清污。雨水过后,室内如有积水滞留时要尽快清除积水,对被淹的场所进行彻底清污,及时清理滞留的垃圾和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风险。
做好被淹物品的清洁和消毒。要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应对室内物品进行全面彻底清理,清理时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置,对于不易吸水的材料,清洁以后要进行晾晒。对于容易吸水、难以清洗和干燥的物品,以及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饮料或药品,建议直接丢弃。对于被雨水污染的生活用品,清洁后要进行消毒,消毒时,对家具、墙面、地面、玩具等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后,用清水擦洗干净。清洁餐饮具,首选的是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该在15分钟以上。对于可能被污染的水龙头表面以及水嘴内壁,可以用有效氯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干净,并打开水龙头冲洗管路及出水口。
做好居室的通风换气和受潮物品的晾晒。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以减少潮湿和霉菌的繁殖;将受潮的家具、地毯以及衣物拿到户外进行晾晒,防止霉菌侵袭。
做好外环境的清理和重要场所的消毒。外环境一般以清污为主,对于重点的场所,在清污以后要做消毒处理。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雨水、垃圾,翻盆倒罐清除积水,以减少蚊虫孳生。必要时使用杀虫剂。对受淹的水源、厕所、牲畜养殖场所等应全面进行消毒。
在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地区,在做清洁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脾胃养护 切莫贪凉
夏季来临,老年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受到暑热的侵扰,有哪些简单易行的养护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养护,以此来预防一些常见的夏季疾病?
黄亚博表示,中医认为夏季是暑邪当令,养生应该清热祛暑和益气养阴并进。
老年人、儿童和体虚气弱的人群最难抵御酷暑,因为暑天最为闷热,经常出现“桑拿天”。闷热天气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使人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所以应该尽量少出门,少在户外活动,即使出门也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要防止中暑等问题的发生。
在起居方面,要夜卧早起,保持规律和充足的睡眠。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要做好夏季多发病的防治,比如腹泻,夏季是腹泻最容易发生的季节,这是由于夏季大家贪凉饮冷,这就会损伤脾阳,导致脾胃虚寒。
夏天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往往食欲欠佳,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养护脾胃,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补充优质蛋白质,如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平时可吃些绿豆、莲子、冬瓜、丝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晚饭喝粥,既能补充一天耗损的元气,又容易消化吸收,如小米南瓜绿豆粥、银耳莲子粥、薏仁芡实粥等,以清为补,增强体质。同时,可以适当食用生姜、陈皮,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少吃刺激性、难于消化的、生冷的食物。
夏季养生 重在养心
夏季为自然界阳气旺盛之时,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也是人体阳气旺盛的季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说:“心者,……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所以夏季是养心的好季节。
黄亚博推荐了几个养心的小妙招:
颐养心神。夏天重视“静养”,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减慢生活节奏,戒躁戒怒,让心静下来,学会平心静气。俗话说“心静则身安”。日常可以多做些静心凝神的事情,打打太极拳、练练八段锦,使精神有所寄托,调养心神,涵养心灵。
闭目养神。闭上眼睛可以养目,同时也可以静心。夏季可以利用工作之余或者等车、乘车的零碎时间,随时闭目养神。经常闭目养神,对健康也大有裨益。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闭目端坐,凝神敛思,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便会感到思绪宁静、心气平和,暑气渐消、精力渐增。
坚持午睡。夏天白天时间比较长,人容易犯困,天气炎热也容易让人感到疲劳,夜晚睡眠质量又不太高,因此适当的午休对防病养生很重要。大家可以在中午适当小睡一会儿,不必长睡,20分钟到30分钟就够了,以缓解身心疲劳,养护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