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武岭中学,青春健康教育专家正在对家长开展社交安全有关内容的培训。舟山市计生协供图
■ 本报记者/牛煜辉 通讯员/江发仂 王蓉艳
近日,在浙江省温州市温州肯恩大学,一场关于性与生殖健康的科普讲座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活动以“呵护青春,为爱负责”为主题,吸引近百名师生参加,现场座无虚席。在互动环节,大家热情高涨。特别是讨论到“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和“HPV疫苗的接种时机”时,气氛一度“极为热烈”。
此活动由温州市计生协、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共同举办,旨在帮助青少年掌握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增强青年学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从2000年开始,浙江省各级计生协凭借健全的网络组织,秉持“目标人群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到哪里”的服务理念,通过运作项目、培训师资、编印教材、建立师资库和专家组、创建教育基地、开展同伴教育等方式,扎实推进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类似在温州肯恩大学开展的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每天都在浙江各地进行。
年活动场次过万
此次在温州肯恩大学的活动,邀请省级青春健康教育师资、温州市妇幼保健院生育健康科主任医师吴晓雪授课。吴晓雪有着多年临床经验,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到生育力保护,从避孕方法的选择到HPV疫苗的接种,吴晓雪对每一个话题都深入浅出地分析,解答了同学们的诸多疑惑。
活动中,吴晓雪与同学们进行了非常坦诚的对话,很多同学分享了藏在心里的“小秘密”。吴晓雪详细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指出要正确对待性成熟期提前与婚育年龄推迟的矛盾,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学会自我保护。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开展‘爱的教育’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尤为重要。”浙江省计生协相关负责人介绍,1998年,中国计生协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推动,以10~24岁青少年和10~18岁青少年的家长为重点对象,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公益项目。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是项目的核心任务。
浙江是全国最早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省份之一。自2000年以来,该省计生协就以杭州市实施中国计生协首批青春健康项目为契机,逐步在全省由点到面推开这项工作。
经过多年深耕,浙江全省已形成以计生协、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门合作为牵引,以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和“浙里青春健康”线上平台为阵地,以青春健康教育专家、师资和志愿者为依托,以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青少年及校外流动青少年、农村青少年为对象的规范化、制度化青春健康工作体系,每年举办各类青春健康教育培训活动1万多场次。
“全省各级计生协组织开展青春健康参与式培训、专家讲座、家长沙龙、座谈交流,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工地、进市场等形式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服务,不断扩大青少年及家长教育服务覆盖面。”浙江省计生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春健康教育市、县级覆盖率已达100%、乡镇级覆盖9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越来越广,基本实现中小学校内青少年青春健康工作制度化、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青少年青春健康工作规范化、校外流动青少年和农村青少年青春健康工作常态化。
据统计,仅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全省各级计生协就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1.07万余场次,53.6万余人次受益;举办青春健康系列主题宣传倡导活动,参与人数156万余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和青少年及家长的广泛好评。
师资队伍人数超3000
十几年前,王桂女以家长身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春健康“沟通之道”课程。当时王桂女身份是宁波市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工作繁忙,正逢孩子上初中,处于青春期,让王桂女焦虑且无奈。“女儿进入青春期后,我突然感觉自己不太认识自己的女儿了。”王桂女说。
青春健康“沟通之道”课程针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接受青春健康教育培训的过程中,王桂女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随着课程的深入,王桂女感叹:“原来青春期的孩子们是这么想的啊,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许大多是父母的原因。”
随着将青春健康教育课程学到的知识实践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王桂女的家庭关系逐渐得到缓和,孩子和她慢慢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借着在宁波市北仑区开设青春健康教育试点项目的契机,王桂女加入到青春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用她的话说,那些年,她做的事情是“助人自助”。十余年过去,王桂女从一个焦虑困惑的家长,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师资。
“师资是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师资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群体对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浙江省计生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浙江省从2011年开始实施全省师资梯度培养计划,推行每两年一次的省级师资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也开展本级师资认证,建立“县级师资—市级师资—省级师资—国家级师资”逐级认证、逐步成长的四阶梯度培养体系。
目前,浙江11个市、45个县开展了本级青春健康师资认证,建立培养了一支高素质、有情怀、管理规范的由青春健康工作专家、项目管理人员、师资、志愿者等组成的专业团队。
浙江省计生协制定了《浙江省青春健康师资管理办法》,加强对省级师资的管理使用和监督评估,要求省级师资把平时主持培训活动的情况及时填写到“浙里青春健康”线上平台,作为师资年度考评和三年聘期满后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通过组织师资提高班、征集优秀教案、录制示范课视频等形式,着力推动国家级、省级师资水平能力提升,更好地发挥其在全省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领军作用。温州、湖州等市还实施了青春健康教育课程公开督导机制,组织当地的国家级、省级师资到市、县级师资的课堂上听课、评课,通过手把手的传帮带,有效地促进师资的成长。
目前,浙江省有中国计生协国家级青春健康专家3人、工作顾问1人、培训师3人、主持人40人;省级师资140人、“沟通之道”主持人79人;市、县两级师资3000多人。
教育培训多形式
针对不同目标人群,浙江青春健康教育项目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形式。有的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家长培训、座谈交流等进行培训;有的通过利用网站、QQ群、微信群等组织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有的通过举办培训班、师资认证、征集编印优秀教案集等,进一步做好青春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流动青少年需求特点,浙江省计生协制作《青春与责任》易拉宝、青春健康宣传折页,购买青春健康类图书,提供给目标人群阅览。一些市县将青春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素质教育内容,列入妇联“母亲素养工程”,提高全社会对流动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的关注度。
除在全省不断推开青少年及家长乐于接受的参与式培训外,浙江省计生协还通过组织青春健康大讲堂、专家讲座、家长沙龙、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服务。通过浙江省计生协网站、浙江计生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宣传青春健康工作情况及成效;杭州市萧山区、湖州市德清县等地开发制作符合本地特点的教材教案,受到目标人群的青睐。
自2021年起,浙江省计生协秉持“办实每件事 赢得万人心”的工作理念,在全省创新推出青春健康志愿者服务“千里行”活动。活动开展的前4个年头,浙江省计生协组织优秀青春健康志愿者走进山区,走进海岛,深入全省11个地市,开展青春健康、生殖健康等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活动66场,培训基层青春健康师资3800余人,服务群众线下近万人、线上100余万人次,活动发展成为深受基层和群众欢迎的公益品牌。
通过多维度的教育培训,浙江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得到目标人群的普遍好评。在杭州市西湖区、宁波市北仑区等地,经常出现“沟通之道”培训名额刚一推出就被学生家长抢光的景象。在嘉兴市桐乡市,超过90%的家长认为自己接受培训后变化明显,在避孕、性传播疾病等方面的认知发生了一些变化。
萧山区计生协联合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开展“青少年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干预效果评价”,经调查和比较显示,干预后对象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有一定的提升。如学生对“精子由什么器官产生”“卵子由什么器官产生”的回答正确率超过70%。
“浙江青春健康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和目标人群的广泛好评,已成为当前全省计生协最有影响力、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公益服务品牌,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被中国计生协誉为青春健康工作的‘浙江样板’,为增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水平,减少意外妊娠,减少性暴力,预防艾滋病等性病传播,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浙江省计生协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