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牛煜辉
据报道,自2025年1月1日起,法国推出新版未成年人健康手册。该新版未成年人健康手册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新增了“孩子与屏幕”章节,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地让孩子处于电子产品环境,防范儿童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
如今,电子产品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儿童过早出现屏幕暴露。儿科医生指出,屏幕暴露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幼儿的“垃圾时间”
“提到孩子看手机、看电脑,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伤害孩子眼睛。其实,除了对视力造成伤害,不合理使用电子屏,对孩子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其他方面更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生长发育行为门诊主治医师王凯表示。
王凯擅长对发育迟缓及智力障碍、行为与情绪障碍、睡眠问题与障碍、言语及语言障碍等儿童发育行为相关疾病的诊疗。对于每一位来就诊的孩子,向其看护人询问孩子屏幕暴露情况,已经成为王凯问诊过程中的常规操作。
“屏幕暴露也称屏幕使用或屏幕时间,是指一系列基于屏幕的活动,包括观看电视、平板电脑、计算机及使用智能手机等。”王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快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儿童屏幕暴露的频率和时间日益增加,屏幕暴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过度的屏幕使用将对儿童运动技能、认知能力、语言、入学准备等产生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青春期的身心异常发展。
语言发育迟缓与社交能力障碍是最为常见的儿童语言障碍及行为障碍性疾病。语言发育迟缓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社交能力障碍指与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
“在儿童生长发育行为门诊,因语言发育迟缓就诊的孩子,10个里面有8个每天屏幕暴露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王凯说,屏幕语言与面对面交流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有研究指出,儿童过早接触电子产品,难以将屏幕当中的内容与真实世界进行关联,导致其在电子屏幕中无法有效获取日常生活知识及了解社会文化。且过多、过早屏幕暴露也阻碍了亲子交流,使抚养者对儿童的语言输出减少,逐渐影响儿童语言发育。
针对一些家长认为的“可以通过让幼儿看手机学说话”,王凯表示,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发展出从视频媒体中理解和学习相关内容的必要技能,然而这种技能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却相当困难。“我们认为这些婴幼儿看屏幕的时间算是‘垃圾时间’,因为他们处在大脑发育阶段,很难通过屏幕学到什么东西。”王凯说。
相关专家指出,较小婴幼儿对视频内容可能不会产生任何类型的理解。具体来说,12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表现出对视频内容的极大注意和兴趣,然而这种关注可能仅仅是由于明亮鲜艳的光线、快速的场景切换、角色动作以及背景音乐,孩子的注意力由此被暂时吸引维持。而孩子至少需要到18个月大才能开始理解视频节目的内容。
影响多个方面
王凯表示,屏幕暴露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拿家长最为熟知的对视力健康的危害来说,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子屏幕,容易导致儿童视力下降,引发近视、散光等问题。研究表明,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2小时,近视发生率将显著增加。
2023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等联合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发表的《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电子屏幕用眼健康管理专家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未成年人使用各类电子产品、数字化设备呈普遍化、低龄化发展趋势。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进行在线学习、网络社交、网上娱乐,会显著增加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负荷,挤占正常的社会交往、体育活动与户外自然光暴露时间。家长及监护人对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屏幕的管理缺位,儿童青少年易养成不健康的屏幕用眼习惯与行为,对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以及屈光发育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屏幕暴露对运动能力和身体发育也有影响。”王凯说,屏幕暴露时间过长,会导致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运动量不足,影响身体发育。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的风险。缺乏运动还会影响儿童骨骼、肌肉的发育,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王凯介绍,在对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上,屏幕上快速切换的画面和内容,容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率。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可能会导致儿童记忆力下降,缺乏对信息的主动加工和理解;屏幕暴露还可能影响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发展,导致儿童阅读兴趣下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护师宋瑞认为,尤其需警惕电子屏幕对2岁以内婴幼儿大脑的潜在危害。婴幼儿接触屏幕,缺乏互动和思考,处于被动状态,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迟缓,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此外,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因此,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可能会导致婴幼儿出现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等。
合理使用电子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其中,10岁以下儿童占比为3.5%,10~19岁青少年占比为13.6%。这意味着,很多儿童较早接触电子屏幕。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学前儿童屏幕暴露的现状不容乐观。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一项对23407名学前儿童的调查发现,37.72%的学前儿童电子屏幕暴露时长超过1小时,6.4%的学前儿童电子屏幕暴露时长超过2小时。2023年上海市一项对1035名学前儿童进行的调查发现,70.53%的学前儿童每天视屏时间超过1小时。节假日视屏时间更长。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提高对儿童屏幕暴露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王凯表示。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完全禁止儿童接触电子设备。”王凯说,电子设备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引导,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屏幕使用习惯,让电子设备成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好帮手,而不是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指出,分龄管控视屏时间。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王凯表示,家长应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帮助儿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屏幕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周行涛等专家提醒,儿童青少年应该尽量避免低质量内容的浏览及非学习目的屏幕使用。在睡前1小时及进餐时不建议使用任何电子屏幕。鼓励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在课业之余多参与健康向上的社交活动,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减少肥胖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发育。家长及监护人应该限制儿童青少年每日屏幕用眼时长,或选用具有对使用节律、时长和内容远程监控、提示功能的智能数字显示设备,确保儿童青少年电子屏幕的使用在家长及监护人的监管之下,促进儿童青少年养成科学健康的电子屏幕使用习惯。
宋瑞表示,为了更好引导儿童合理使用电子屏,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和限制,如禁止在床上使用电子屏幕等。同时,家长还应该定期检查儿童的视力、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选择合适的屏幕内容和形式也很重要,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段的、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和游戏。避免儿童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王凯表示,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增加亲子互动。鼓励儿童参加体育运动,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引导儿童正确使用电子设备,避免沉迷。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屏幕使用时间。与孩子共同制定屏幕使用规则,并监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