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0005","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控烟,守护妇幼健康重要一环","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12-25 09:39:47","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image/20241225094141_31306.jpg"}
■ 本报记者/牛煜辉
近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学院李志徽教授团队发布“烟草对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研究指出,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对生育力和妊娠结局有严重的不利影响。通过实施全面无烟法规与无烟环境建设、提高烟草税价等措施降低烟草流行与二手烟暴露,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烟草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广泛重视,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不论吸烟还是被动吸烟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子代的生长发育均有较大的影响。我国控烟成效显著,但进一步扩大无烟环境覆盖范围,营造健康生活环境,仍需各方不断努力。
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
“别说吸烟、吸二手烟,就是吸三手烟都不行。”一个多月前,北京市民李女士迎来自己的小宝宝。从备孕阶段开始,李女士就格外注意创造一个无烟的环境。
“备孕期间,吸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李女士的爱人曾长期吸烟,备孕时,李女士给爱人下了死命令。李女士怀孕后,她的爱人又开始吸烟,但每次在家想吸烟,都会自觉到外边,吸完烟后至少走够5000步,把烟味散掉才回家。等孩子出生后,李女士的爱人彻底戒了烟。“在孩子满月的时候,我的父亲为了能抱孩子,把烟也给戒了。”李女士说,都说老年人戒烟很难,“隔代亲”让老人戒烟有了动力。
李女士的小心翼翼不无道理。李志徽教授团队此次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利用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调查了烟草使用和暴露与不孕风险及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联,分析已婚育龄妇女及其配偶的烟草使用和暴露对该群体女性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烟草使用和暴露使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妊娠糖尿病、不孕症、死胎和流产的风险增加。“国外和国内都有一些证据表明吸烟对不孕不育以及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影响。”李志徽表示。
早在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的《控烟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就提示,女性吸烟可以导致受孕几率降低、流产、死胎、早产、婴儿低出生体重,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孕妇暴露于二手烟可以导致婴儿出生体重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早产、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和唇腭裂。
“吸烟会让女性健康‘失控’。”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妇科主治医师李丹介绍,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至关重要。当烟草烟雾缭绕时,女性月经周期也会难以捉摸。研究表明,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抑制芳香化酶活性,影响雌激素合成酶生成,降低雌激素生物活性,引发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波动,影响月经周期的稳定。
李丹介绍,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可分泌激素以及排卵。研究表明,环境中的毒性物质可对女性生殖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烟草烟雾中的数百种有毒有害物质是引起卵巢早衰的重要因素。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引起卵泡数量减少、卵泡质量下降,最终导致卵巢早衰,直接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卵巢早衰还会导致女性关心的缺乏雌激素后的‘断崖式衰老’。”李丹表示,患者会提前出现更年期表现。在发病早期会像正常绝经的女性一样,经历潮热、盗汗、失眠、情绪波动、代谢紊乱等问题。此外,雌激素缺乏还会引起骨质疏松。
戒烟越早越好
《控烟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示,吸烟的女性在妊娠前或妊娠早期戒烟,可以降低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等多种问题的发生风险。
发表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也指出,孕妇孕期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不仅增加了孕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胎儿发育也会产生巨大危害,且危害可以持续到儿童时期甚至是成年以后。孕妇孕期的烟草暴露是完全可以人为控制避免的,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提高人口质量,非常有必要大力宣传孕妇主动及被动吸烟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无烟环境建设覆盖范围,在健康中国行动之控烟行动中,提出了个人与家庭、社会、政府三个层面的倡导性指标。一是提倡个人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不晚。创建无烟家庭,保护家人免受二手烟危害。二是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方面引领作用。三是鼓励企业、单位出台室内全面无烟政策,为员工营造无烟工作环境,为吸烟员工戒烟提供必要的帮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负责人梁立荣介绍,烟草依赖者在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会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包括焦虑、抑郁、不安、头痛、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症状是导致烟民戒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有62%的吸烟者因戒断症状而放弃戒烟。因此,戒断症状是每一个想戒烟的烟民遇到的最大挑战。
梁立荣表示,戒烟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戒烟药物。戒烟药物可以减轻或缓解戒断症状,提高戒烟的成功率。戒烟门诊的医生会根据吸烟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方案,在给予戒烟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随访管理,定期通过电话或微信给予戒烟指导以及心理与行为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帮助吸烟者渡过戒断症状的难关,成功戒烟。
“吸烟,是健康的大敌。它不仅会增加患肺癌、心脏病、中风等多种严重疾病的风险,还会影响身边人的健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盛利霞表示,控烟应从公共场所、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着手,动员吸烟人群践行主动戒烟,自觉营造无烟、清洁的良好环境。
实施“更强有力”控烟举措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2018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5%。女性吸烟率虽然相对较低,但我国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达到68.1%。
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同样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儿童哮喘、肺癌、冠心病等,二手烟暴露并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
此次李志徽教授团队研究强调了中国在烟草控制方面的政策对于提升生育质量和人口健康的重要性。李志徽表示,“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对生育力和妊娠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将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和健康问题,进而阻碍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李志徽教授团队研究建议,应实施更强有力的烟草控制措施,包括增加烟草税收和落实全面无烟政策,以保护母婴健康。同时,研究建议将控烟工作融入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政策体系,降低重点人群的吸烟率与二手烟暴露率,提高整体人口的健康水平。通过实施有效的烟草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如低出生体重、死胎、流产的发生,减少不孕不育等问题,为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无烟草行动技术官员李可薇表示,大量科学证据显示孕期父母吸烟和接触二手烟与胎儿发育不良、不良围产期结局以及高婴儿死亡率有关。李志徽教授团队研究的发现也与国际上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烟草控制是保障儿童健康的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控烟工作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相关目标的“必答题”,更能为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增色加分”。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程峰表示,“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造成的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也为中国人口健康储备和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影响。控烟不仅是一项公共卫生议题,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变革。通过建立无烟的环境,可以形成健康行为的社会传播效应。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而控烟能够在几代人之间形成一个正向的健康传承,为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