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6450","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扎牢医疗AI产品的安全篱笆","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10-22 13:40:39","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 刘也良(媒体人)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多家大医院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医疗人工智能联盟,致力于构建开放、协同、安全的医疗人工智能(AI)生态。医疗是关乎生命的特殊领域,人们憧憬“AI医生”带来精准与高效,其健康发展不仅在于算法有多先进,还取决于安全的缰绳绑得有多牢固。 ...
□ 刘也良(媒体人)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多家大医院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医疗人工智能联盟,致力于构建开放、协同、安全的医疗人工智能(AI)生态。医疗是关乎生命的特殊领域,人们憧憬“AI医生”带来精准与高效,其健康发展不仅在于算法有多先进,还取决于安全的缰绳绑得有多牢固。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当前,与病理诊断、罕见病诊疗、医学影像、健康管理等相关的医疗AI产品不断涌现,让医生诊疗效率提升,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主动拥抱AI已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亮丽风景。

  与此同时,AI技术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有媒体报道,近期,一名国外男子在饮食上听从AI建议用溴化钠代替食盐,导致溴中毒。这种AI“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现象被称为AI幻觉。在医疗领域,类似AI幻觉的现象可能直接威胁患者健康,值得警惕。同时,患者隐私泄露、健康数据被篡改或污染、因训练数据不足导致使用效果差、人机协同机制不合理等情况,都是人们对AI安全产生担忧的重点领域。

  平衡创新与安全,需要构建涵盖数据、模型、应用与治理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其意义比某一项算法的突破更重要。这就如同培养一名医学生,既要为其提供权威、准确的教材,又要防范错误信息的干扰。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AI学习过程的可靠性。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要求,提升安全能力水平,推动模型算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防范模型的黑箱、幻觉、算法歧视等带来的风险。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将训练语料管理不严、未落实内容标识要求、利用AI制作发布谣言等列为整治重点。这些工作均展现了党和国家对医疗AI产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医疗AI产品需要一个健康的发展生态,这既包括稳固的安全防线,也包括开放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清晰的以临床价值为核心、促进公平可及、赋能疾病诊疗的价值导向,让医疗AI产品真正发挥其造福广大患者、推动医疗事业向前发展的作用,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