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铎印(职员)
儿童食用油、儿童饼干、儿童水饺……市场上销售的各式“儿童食品”大多分量小、包装萌、价格高。不少家长趋之若鹜,是因为认为其“更安全、更健康、更适合儿童食用”。实际上,有媒体调查发现,从配料和成分看,大多数所谓“儿童食品”与普通食品无异;有的甚至为追求口感,添加了更多的香精、着色剂、增味剂等。
“儿童食品”,顾名思义,应该为适合儿童摄入的食品,既应含有丰富的营养,也要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需求。但目前,除0~3岁婴幼儿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有食品安全标准外,我国尚未对其他未成年人食用的食品制定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食品(不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食品生产企业执行的其实是普通食品标准。
因此,市场上目前销售的“儿童食品”大多名不符实,所谓“更适合儿童食用”的宣称可能只是商家自说自话。部分商家打着“儿童食品”的旗号,忽悠消费者为高价“买单”,还可能让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莫为“儿童食品”交“智商税”。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吃多样化的食物,确保营养均衡,不能指望通过某种有营养成分的食品来解决所有营养问题。对家长来说,要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和消费辨别力,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并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性,避免被五花八门的宣传迷惑,更不应单纯以价格高低来评判食品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