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顺(退休人员)
养老规划师究竟是职业创新还是“概念泡沫”?相关乱象不仅暴露了养老规划师行业规范的缺失,更对养老服务供给逻辑提出了深层拷问——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目前,养老规划师行业存在的乱象,本质上是市场对老龄化需求的错位开发。部分保险公司、养老机构、保健品企业将“养老规划”异化为推销工具,在这种商业逻辑下,养老规划师成为资源争夺的“代理人”,而非老龄化需求的满足者。老年人的核心诉求——尊严感、安全感和自主权被稀释。
行业治理若仅停留在打击诈骗、规范招聘信息等表层,难以根治职业异化。破解养老规划师的职业困境,需精准定位其核心能力。当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从“生存型养老”转向“品质型养老”,市场需要的不是更多推销员,而是能够连接社会资源与个体生命的“养老架构师”。养老规划师的职业定位需回归“人本逻辑”,唯有将职业价值锚定在人的真实需求而非资本增值上,才能从“概念泡沫”蜕变为老龄化社会的必需职业。
比如,销售型规划师依赖标准话术推销单一产品,本质是渠道分销的末端节点;而服务型规划师则通过探访机构、评估适老化改造方案,充当老年人与养老资源的“适配器”。后者展现的职业价值,在于破除老年人的养老焦虑,为其提供可执行的生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