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秋阳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我国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公立医院党建如何与业务融合是党建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公立医院要找准融合、融创、融通、融汇的“四融密码”,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以政治建设的高度,促进党建与医疗业务融合
公立医院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促互提。
培育“一医院一特色”。聚焦各级人民医院的政治属性、公益属性、专业属性,聚焦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红医历史、悠久院史和深厚人文关怀等优势,聚焦医院专科特色和服务定位,通过“三个聚焦”建设医院党建特色品牌,展现人民医院为人民、公立医院公益性、专业机构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
培育“一支部一品牌”。按照有文化积淀、有响亮品牌、有深刻内涵、有完善机制、有活动载体、有建设成效等“六个有标准”,在科室党支部层面培育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可借鉴、知名度高的党建特色品牌,结合医疗专科特色内涵,锤炼简洁、形象、朗朗上口、适于传播的品牌名称。
培育“四强”党支部。按照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要求,让党的组织建设有载体,引领基层党员在参与“四强”党支部、特色品牌、标杆支部、党建示范医院等培育和选树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医院事业发展的成效。
以科研创新的深度,促进党建与教学科研融创
卫生健康系统兼具医学生培养、医学科技创新和卫生人才培养的职责,公立医院尤其是高校附属医院要强化党的建设与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融合创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建立“党建﹢医学教育”模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无论是在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还是在医院见习、实习,以及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临床带教老师都要结合医学专业开展思政教育,把医学生培养成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卓越医生。
建立“党建﹢临床科研”模式。医学研究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科研项目组、研究课题组中按规定建立党小组,引领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建立“党建﹢人才引育”模式。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开展“引育留用管”高层次人才全链条式服务,构建优秀医学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同时,要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设立党的基层组织,增强医学科研的活力。
以扩容下沉的宽度,促进党建与医疗资源融通
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属性,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优质医疗资源上融下通。系统性整体性谋划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对于省级医院来说,承上要引进国家优质医疗资源,高位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启下要推动本院优质资源有效下沉,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县域内,发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和带动作用,实现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资源融、信息通,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与上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夯实党组织的基层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其政治功能,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医护人员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强后盾。
创新党组织的活动载体。创设党味浓、形式活、效果好的主题党日活动载体,推动党组织活动与医院工作有机融合,紧紧围绕诊疗服务、学科建设、专科特色、精细管理、运营效率、课题申报等,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与思结合,推动党建与医疗业务深融互促。
以凝心聚力的厚度,促进党建与健康文化融汇
公立医院应坚持以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凝练医院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观。
建设特色、特质院史馆。挖掘整理医院悠久的发展历史、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名家名医的学术思想、高尚医德医风,以医院精神地标构建思政教育基地,凝聚起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建立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的长效机制,增强干部职工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要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增进互相理解,营造和谐共赢的医患关系。
开展正面正确宣传。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针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积极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公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公立医院要将党的建设融入医院治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以党的建设引领航向,以人民健康凝聚力量,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相融,谱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江西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江西省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