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须虫(公职人员)
近日,民政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困境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办法》,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博眼球、赚流量,不得利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进行募捐、直播带货等。
困境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个人信息容易成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工具。部分组织和个人利用困境儿童的遭遇博取同情,以此吸引眼球、赚取流量,甚至进行募捐、直播带货等活动。这种行为不仅侵犯困境儿童的隐私权,还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
《办法》明确禁止利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博眼球、赚流量,彰显了国家对困境儿童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直击借困境儿童“卖惨营销”的七寸,有助于遏制借机炒作博取流量的畸形价值导向。
《办法》对多个部门提出明确要求,例如要求网信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发现披露泄露困境儿童个人信息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置;要求民政部门在组织实施社会救助、慈善帮扶、关爱服务时,依法保护困境儿童个人信息等。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将信息保护工作落实到信息收集、使用、公开等方方面面,才能织密困境儿童个人信息的守护网。
《办法》还特别强调,处理不满十四周岁困境儿童个人信息,应当取得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处理年满十四周岁困境儿童个人信息等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取得困境儿童同意,并以明确方式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这种分级保护的措施,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困境儿童的心理特点,体现了对困境儿童权益的细致关爱。
期待《办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为困境儿童营造一个安全、有尊严的成长环境。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关爱与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