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阚景荣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被列为“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的首位。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决定联合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其中要求加大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使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全面系统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围绕新技术、新知识开展科普,并将每年9月确立为全国科普月。
当前,网络上的健康科普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科普作品主题陈旧、内容过时,脱离公众健康需求;有的晦涩难懂、自说自话,无法传播有效信息;甚至有穿着科普外衣的“伪科普”,用一些不科学的说法措辞误导公众。在此背景下,开展高质量的健康科普,鼓励专业人士创作更多通俗易懂、科学权威的优质健康科普作品显得至关重要。
高质量健康科普应以广大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注重选题的实用性、创作的时代性、内容的科学性、表达的通俗性、形式的艺术性和传播的广泛性,既要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获取较高的社会认同度,也要反映卫生健康领域研究发展的最新动态。具体来说,创作高质量的健康科普作品要坚持“五个统一”。
第一,坚持大与小的统一。健康科普既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也要融入日常生活,既要关注疾病的发展变化,也要着眼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选取科普话题时,尤其要注意找准“小切口”,真正将疾病说清摸透,起到“小科普、大效果”的作用。
第二,坚持新与旧的统一。要使健康科普的效率最大化,就要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情况下,增加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常见病、多发病等“旧”话题的科普力度,用“新方”治“旧疾”。“新方”中既要融入最新的医学成果、关注新的健康观念和健康需求,让公众能及时了解医学发展的动态;也要大力普及经实践和科学检验、简便实用的健康技能和养生小妙招,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坚持古与今的统一。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增加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慢性病等健康科普知识的高质量供给;将古代医学名篇名著、治病良方,通过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让中医药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历久弥新。例如在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科普中,可以将自然节律的变化、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群所需要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知识进行结合。
第四,坚持多与少的统一。健康科普需要广大医务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将庞杂、系统又深奥的医学知识高度地总结、提炼,简明扼要地将涉及“预防—医疗—康复”全链条的健康科普知识清晰地、通俗地表达出来。比如可以通过图说健康的方式,将世界慢阻肺日的宣传要点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时下流行的短剧、微视频等形式将专业的科普知识浓缩、转化,显示精华与重点,让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第五,坚持高与低的统一。健康科普作品既要兼顾呈现形式的艺术性与作品内涵的朴素性,又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权威的卫生健康知识与不同层面群众的接受程度进行匹配。这就要求每位健康科普工作者既要有理性的思维能力,又要有感性的表达能力,选取受众关注的话题、喜爱的形式,在准确表达的同时,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形象的比喻,把枯燥难懂的医学知识翻译成他们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健康科普内容,戳中受众内心,引发共情。
(作者系湖北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