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菊
日前,首届消除暴力侵害儿童行为全球部长级会议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召开,各国承诺采取行动,保护儿童免受暴力侵害。尽管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减少暴力侵害儿童行为方面已取得进展,但整体进展仍较缓慢。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发布消息称,全球一半以上2~17岁儿童遭受过某种形式的暴力,60%的儿童在家中经常受到体罚,20%的女童和约14%的男童遭遇过性暴力,25%~50%的儿童经历过校园欺凌。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国历来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加强综合治理,在法律、教育、社会服务和公共政策等诸多领域持续发力,共同建设儿童安全友好环境。加强儿童保护,除了抓好现有政策措施落实外,今后还需在健全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儿童保护家庭支撑、强化学校安全责任、创新跨部门合作工作机制、构建无缝对接的社会安全网等领域持续寻求“最优策略”。
为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在继续健全儿童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注重严格执法、公平司法,并确保这些法律得到有效执行,切实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保障其基本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家庭是儿童最重要的安全港湾,父母需要承担子女的安全责任。学校可以帮助父母掌握育儿技巧,增强家庭功能,促进家庭关系和谐,避免体罚或者冷暴力,减少对儿童的身心伤害;引导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注意出行安全,减少儿童跌落、烧烫伤等伤害的发生。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和性教育启蒙,增强其生命安全意识和身体保护意识。父母对孩子除了必要的生活关怀和学习督促外,还要重视儿童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等。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缝对接才能更好保护儿童。学校教育要教育儿童如何保护自己,让儿童早点树立性别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应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置校园欺凌问题等;进行网络安全教育,避免儿童沉迷网络、泄露隐私和上当受骗;重视儿童用品安全,提升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体罚及各种侵害学生权益的事情发生。
另外,政府各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应共同努力,多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形成协调一致的儿童保护网络,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告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儿童受虐待的情况。
儿童保护需要全社会织牢安全网,通过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加强执法、使用安全产品、开展评估等,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安全环境。例如,落实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等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预防和制止针对儿童的一切形式的暴力;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预防暴力侵害,开展多种形式的儿童防伤害、防暴力、避灾险等教育活动,培养儿童安全行为习惯;对教师、医生、警察、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发现暴力侵害儿童行为的迹象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关注特殊儿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提供社会服务支持,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紧急避难所、咨询和法律援助等。
全社会齐心协力、综合施策,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儿童友好环境。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