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尚(媒体人)
心理分析短视频的“走红”映射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有着大量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和正确引导,人们就很容易对短视频里的“心理专家”偏听偏信,产生“刷了10分钟,确诊一身病”的尴尬和困惑。
一些人通过心理分析短视频去寻找心理困扰的解决路径,其实并不全是坏事。有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因为“闷在心里不说”,人们如果能主动寻求帮助,找人倾诉,情绪往往就能得到宣泄,更容易从心理困扰中解脱出来。
心病还需心药医。但这个心药的处方应由相关科室的医生等专业人士开具。单纯借助内容良莠不齐的短视频来诊断自身的心理问题,是一种不科学的“冒险”行为,有时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陷入更大的麻烦。
人们所遭遇的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紧张、焦虑,或对事物缺乏兴趣或者无法应对压力等。而且,在一些特殊的阶段或者经历大的变故时,人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陷入心理危机。为此,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指导很有必要。
满足人们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拓宽心理健康服务渠道,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有关部门需要督促平台规范短视频账号管理,加大对伪科学内容、冒牌心理专家账号的清理力度;完善多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帮助人们走出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