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医生)
沈海涛 绘
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公告称,首次通过药品追溯码对假药、回流药“亮剑”。公告显示,通过对各地上传的药品追溯码开展分析,发现11个省份46家医药机构疑似存在复方阿胶浆的药品串换、回流药、假药等线索情况,要求相关地方医保部门进行核查,11月20日前向国家医保局上报核查结果。
药品追溯码牛刀小试,就发现重大违法线索,其作用值得肯定。通过扫码阅读追溯码信息,就可知道药品耗材从哪里生产、销售到哪里、有没有逆向回流等,进而实现药品耗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假如药品追溯码成为监管的常用工具,生产销售假药、倒卖回流药、串换耗材等违法行为就会无处遁形。
药品追溯码还可与传统监管手段相互补充和促进,进而让监管更加精准快速。目前,日常监管面临线索缺乏和监管范围太广等问题,飞行检查虽然提升了检查突然性、现场灵活性,但针对性有所欠缺。通过追溯码发现药品耗材异常流动线索,再通过其他监管手段核实线索,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药品耗材追溯进入“码时代”,既是技术上的突破,也将带来不同监管方式的融合与更新。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0%的定点医疗机构和超过99%的定点零售药店启动了追溯码的采集工作,但离全覆盖还有一定距离。并且,启动是一回事,实际采集了多少追溯码是另一回事。目前已归集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31.27亿条,这个数据看似不小,但现在药品耗材数量十分庞大,且新增和消耗是一个动态过程,药品耗材追溯码需要持续采集,工作量大,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何降低定点医药机构和药企扫码的工作强度,也是一道待解难题。
医保基金是参保人的“看病钱”“救命钱”,分厘都不应被浪费;药品和耗材的真假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更加马虎不得。药品追溯码的运用效果值得期待,但还需精细化的管理,让其巨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