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在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举措。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日前,本报刊发系列报道,介绍部分地区的改革经验和成效。为进一步凝聚共识,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持续关注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本报评论员
去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聚焦“紧密”二字,从网格化布局、一体化管理、资源下沉共享等方面,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提出要求。同年6月,相关部门公布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名单,试点地区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对群众健康需求变化的积极回应。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慢性病患者已经成为疾病诊疗的主要群体,对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很大。要更好保障居民健康,既需要区域内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各级各类机构的分工协作,更需要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有助于打通机构和空间壁垒,改善卫生健康生产要素的配置格局,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的共享水平。
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现实需要。按照分级诊疗体系的设计,城市三级医院在重点保障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的同时,需科学有序向下分流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提升“接得住”的能力,以便更好发挥其在分级诊疗中的基础作用。同时,一大批身处中间层的城市二级医院渴望改变“上下夹击”的尴尬处境,进一步校准定位或转型发展。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为破解这些问题提供了切入口和着力点。
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离不开科技的赋能。当前,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在卫生健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催生了高效的医疗服务新形态。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城市医疗集团提供了强劲支撑。“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使基层群众更便捷地得到优质医疗服务。
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从集团层面系统梳理各类资源,通过深化整合提高利用效率,可有效避免资源重复投入和浪费,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医疗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不仅释放了改革新活力,也为公立医院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从试点情况看,目前各地区普遍开了个好头,一些城市已经在整合协同上取得了积极成效。接下来,还需要加快协同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新路径、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