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日内瓦当地时间6月1日,第77届世界卫生大会落下帷幕。此次会议通过《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正案,以确保所有国家建立起健全的公共卫生制度,加强全球对大流行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监测和应对能力。
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上述议题讨论,并在全民健康覆盖、感染防控全球行动等方面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声音。此外,聚焦促进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国代表团举办主题边会,在世界舞台上分享中国的实践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涛率领下,中方在会议期间密集会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以及多国卫生部门负责人,与部分国家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可谓收获满满。
事实上,中国始终积极融入全球卫生治理,并且随着卫生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步从全球卫生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在世界舞台接续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出中国声音,这一切均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谓“中国之制”沃土上结出的累累硕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世界卫生大会的主题是“一切为了健康,人人享有健康”,2016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上海共同举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口号是“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全民健康覆盖”等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
对此,中国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是立足“中国之制”,长期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所总结凝练出的中国智慧,其在着眼当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现实基础的同时,亦为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卫生危机谋划治理框架。更为重要的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强调各国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不懈追求人类健康福祉,这跨越了当下全球卫生治理中各自为政的制度鸿沟,是实现“一切为了健康,人人享有健康”的一剂良方。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互学互鉴,更加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主动展示自身形象并参与对外事务,更加主动地塑造和引导国际关系,在全球卫生治理中更好地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以义为利、舍我其谁”的中国担当、“合作共赢、文明互鉴、共同繁荣”的中国方案。同时,各国也应以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根本宗旨,坚持平等公正、开放交流、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切实履行国际责任,体现历史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