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新颖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形式,设计科学有度的作业,让孩子舒展身心、快乐成长。这也契合素质教育的本意。
□孔德淇(媒体人)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一小学宣布用定制的“寒假生活指南”取代书面作业,这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做法体现了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视,不失为一种积极尝试。
此前,山西省、福建省等地都曾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布置寒假作业。近年来,教育部也多次发文,“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同时鼓励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这些措施可以让孩子们从书面作业中解放出来,假期生活更丰富,值得肯定和支持。
此类举措对学校和教师也是一种有益的提醒。学校和老师应审视传统的作业模式,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新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社交能力。
当然,取消寒假书面作业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不管。相关学校纷纷表态,他们将在未来的寒暑假期间不断完善作业改革,探究什么样的作业形式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学校将更加注重以灵活、个性化的方式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启发与开拓学生思维,让寒假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作业改革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持续改进,护航孩子们度过放松又充实的假期。也希望这类的探索越来越多,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新颖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形式设计科学有度的作业,让孩子舒展身心、快乐成长,潜能得到激发。这也契合素质教育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