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应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如同操作智能手机一样,可能会面临数字融入困境。研发企业应在产品应用开发理念和数字包容应用场景设计方面给予充分考虑、调研,避免“过度智能”,人为制造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的新门槛。
□赵星月(媒体人)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其中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相信这些举措的落实,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的提供,将帮助老年人达成在家庭或社区原居养老的心愿。
养老是所有人面对的现实问题。当前,养老服务供求不平衡、专业人才紧缺等给老年人安享晚年造成阻碍。老年群体能否真正享有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一些问题值得考量。
帮助老年人度过“初学者”阶段至关重要。老年群体应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如同操作智能手机一样,可能会面临数字融入困境。研发企业应在产品应用开发理念和数字包容应用场景设计方面给予充分考虑、调研,避免“过度智能”,人为制造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的新门槛。
与此同时,《意见》所强调的“预备于老”,既是对国家发展未老阶段备老经济的要求,也是对低龄老年人的提示。政府部门不妨联合相关企业通过提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展示和体验,引导低龄老年人提前接触相关服务,使他们在对新鲜事物仍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阶段,预见和感受科技如何改变晚年生活,减少未来身处其中的陌生和茫然。
让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发挥实效,还需处理好其与人工服务的关系。尤其是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产品,发挥着对身体状况实时分析和及时预警的作用,一旦出现故障,必将影响医务人员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判断。因此,即使在为老年人配备健康管理类或养老监护类产品后,也需定期通过电话、入户随访等方式,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运行情况,以便后续提供更有效、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老年群体共享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的前提之一,是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价格普惠可及。为此,需要国家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银发经济领域科研活动,加大相关专项对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产品研发成本;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依法通过捐赠、设立慈善基金等方式,面向农村、偏远地区的特困老年人,免费投放相关产品,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