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俞志新
浙江省永康市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中推出的“为民创建,创建为民”这一看上去有点像“绕口令”的理念,却有着明确的创建目标,蕴含着深刻的创建内涵,着实让人不禁击节赞叹,不得不为之叫好。
其一,“为民创建,创建为民”确立起一种“健康建设”的新理念。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就指明了任何“创建”活动都要从符合人民健康利益的目的出发。
永康市提出的“为民健康,健康为民”明确了“创建”的目的就是“为民”,这一“健康建设”的新理念,无论对哪种层级和哪种形式的“健康建设”都具有指导性。
其二,“为民创建,创建为民”践行了“全民创建,全民受惠”的新策略。
永康市提出的“为民创建,创建为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践行了“为民”这个大主题。
永康市充分发挥医共体的优势,充分发挥从医共体总院到每个分院,以至到村卫生室的作用,将“中医药一体化”互联服务覆盖范围尽可能地延伸至县域每一个家庭和每一名群众,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让县域群众自觉接受中医药知识的教育,从而折射出“为民创建,创建为民”的策略就是“全民创建,全民受惠”。
其三,“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创立了行业与社会共建的新路径。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指明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方向是“全社会共同建设”,从而改变了医疗卫生行业过往“单兵作战”“单枪匹马”的行动观念。
永康市“为民创建,创建为民”行动,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引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就是一个创立“社会共建”新路径的典型例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了解社会群体对包括中医药服务在内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以需求引导供给,以供给迎合需求,这样就使得健康服务并非卫生行业的“一厢情愿”,而是切切实实将服务与“民众想什么,需要什么”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其四,“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实现了“民众参与,共享成果”的新体验。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就医体验”是当前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否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检验医疗卫生服务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效应的新“标尺”。
永康市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程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把新“标尺”。
他们所推出的“中医药‘一体化’融合服务”、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的“中医药一体化”互联服务、“中医处方一件事”,以及“智能开方”等,使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在百姓的就医过程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