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2937","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建设西部领先省级疾控中心","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5-15 08:25:28","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专访嘉宾:四川省疾控中心主任谢仁兴 本报记者 肖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日前,四川省疾控中心主任谢仁兴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四川省疾控中心锚定“西部领先、全国优秀”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深化“四项改革”...
专访嘉宾:四川省疾控中心主任谢仁兴

本报记者 肖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日前,四川省疾控中心主任谢仁兴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四川省疾控中心锚定“西部领先、全国优秀”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深化“四项改革”、实施“四大行动”、抓好“四项业务”,全力以赴推动中心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保障全省人民身体健康、推动健康四川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健康报:以创新为引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四川省疾控中心深化“四项改革”,主要有哪些设计和部署?

  谢仁兴:我们聚焦机构、人事、薪酬、管理等方面,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实施内设机构改革。科学编制中心“三定”规定,优化内部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构建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积极争取认定省预防医学科学院为省属科研机构,并实现实体运行,提升中心整体科研实力与业务水平。

  二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岗位管理、职称聘任、干部选拔机制,树立敢担当、勇创新、重实干、守纪律的选人用人导向。实行职称聘期内考核,选优配强中层干部队伍。

  三是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优化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奖勤罚懒,用好存量。争取政策支持,积极申报单列薪酬,用活增量。按照“两个允许”政策要求,面向社会规范提供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做大总量。

  四是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全省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与工作协同,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配合分批次布局8个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形成全省疾控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提升整体防控能力。

  健康报:提升能力、建强队伍是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对此,四川省疾控中心实施了强基提能“四大行动”,具体包括哪些?

  谢仁兴:“四大行动”涵盖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和核心能力等内容,通过实施“四大行动”,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面,完成“三级甲等”疾控机构等级复审,做好中心“十四五”规划终期评估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中心(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省卫生监测检验暨包虫病防治中心项目投用,以及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项目P3实验室基础建设等工作,提升服务能力。

  人才队伍强基行动方面,依托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继续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做好首席专家、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项目等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工作,继续开展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项目,全方位培养“防治结合”实用型人才。

  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方面,由中心省部级专家牵头,组建4个跨部门、跨学科科研团队,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积极创建新发突发传染病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以及川渝疾病防控一体化协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核心能力提升行动方面,加快推进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以及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提升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能力,在维持原有实验活动资格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实际不断探索扩展实验活动资格,提升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相关的病原微生物鉴定能力。充分发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作用,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进一步加强宣传矩阵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动员,提升健康宣教能力。

  健康报:健康优先战略是疾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川省疾控中心如何抓好“四项业务”,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谢仁兴:我们聚焦主责主业,抓好“四项业务”,即传染病防控、重点疾病攻坚、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消除控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干预和能力提升。

  第一,抓好传染病防控。重塑肠道传染病监测系统,总结流感综合指数发布经验,做好全省重点传染病监测。指导全省建成190个预防接种示教基地,加强疫苗接种管理,继续保持高水平疫苗接种率。开展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巩固无脊灰成果。

  第二,抓好重点疾病攻坚。指导完成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持续推进重点地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结核病防治集中攻坚。积极推进“四大慢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攻坚,强化慢性病综合监测和防治干预,以健康体重管理和慢阻肺管理为切入点,分步试点医防融合和体卫融合,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控“四川模式”。

  第三,抓好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消除控制。统筹推进血吸虫病市级消除达标工作,指导多个包虫病流行县达到疫情控制及以上标准。巩固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成果,保持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消除状态。

  第四,抓好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干预和能力提升。配合落实“环境健康与学校卫生监测强基提能行动”任务,开展“三个一百”培训,即为海关、民航、铁路等相关部门培训100名消毒技术骨干,为各类学校培训100名卫生骨干,为各市(州)供水单位培训100名技术骨干,提高基层监测能力。建强高原﹢职业病队列研究团队、核与辐射事故医学救援队两支队伍,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探索开展毒蘑菇风险预警,制作全省毒蘑菇风险地图,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