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世嘉 通讯员 刘云霄
“侯医生,快到产科手术室来!我们给您准备了3个‘重磅礼物’!”近日清晨,突尼斯加夫萨大区医院麻醉医生哈吉紧急拨通了第29批援突尼斯中国医疗队加夫萨分队队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手术部侯本超主治医师的电话。
侯本超匆匆赶到现场时,才明白这份“礼物”的分量——3位体重分别高达138公斤、159公斤、171公斤的产妇正在等待剖宫产,每一位产妇的椎管内麻醉都堪称“极限挑战”。
突尼斯女性偏爱甜食,肥胖人群比例居高不下,不少肥胖产妇伴有妊娠期糖尿病。“体表解剖标志被厚厚的脂肪覆盖,定位难、穿刺难,不仅失败率高,还容易引发并发症。”侯本超说,突尼斯加夫萨大区医院设备条件十分有限,常规麻醉方式难以应对眼前的难题。
侯本超迅速理清思路,果断采用国内成熟的旁侧入路细针穿刺腰麻技术。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技术不仅操作更轻巧,创伤也更小,可大幅减少穿刺损伤和腰麻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满足3位肥胖产妇的手术需求。
术前,侯本超逐一对3位产妇的身体状况进行细致评估,与中国医疗队妇产科专家、当地医疗团队反复沟通,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对预案。
术中,他凭借上千例麻醉积累的“手感”,手握细针精准定位,缓缓推入麻醉药物。监护仪显示,产妇的心率、血压始终平稳。
当最后一位产妇的麻醉操作顺利完成,在场观摩的当地麻醉医生纷纷围拢过来,竖起大拇指:“又快又稳!中国医生的技术太出色了!”哈吉说,他们惊叹的不仅是中国医生成熟的经验,更是中国麻醉技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自9个月前抵达突尼斯以来,侯本超已在突尼斯加夫萨大区医院完成近1300例麻醉手术。从常规手术到疑难病例手术,他交出了“零差错”的成绩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29批援突尼斯中国医疗队加夫萨分队给当地带来可视喉镜、气管导管管芯、持续神经阻滞套件等急需医疗物资,把中国先进的麻醉理念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
“中国医生来到这里,不仅要完成手术,更要留下能扎根的技术,传递共同守护生命健康的理念。”第29批援突尼斯中国医疗队队长、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廖延亮主治医师表示,此次3例高难度肥胖产妇麻醉手术的成功,不仅是中国麻醉技术的一次精彩“海外亮相”,更像一粒种子,将在中非医疗卫生合作的沃土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