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6459","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慢阻肺病基层防治走深走实","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10-22 13:47:56","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本报讯(记者 吴倩)10月18日,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京举行2025年“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慢性呼吸疾病防治暨慢阻肺病基本公卫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进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年来的实践经验,也为下一步工作凝聚共识。 据了解,2024年...
  本报讯(记者 吴倩)10月18日,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京举行2025年“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慢性呼吸疾病防治暨慢阻肺病基本公卫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进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年来的实践经验,也为下一步工作凝聚共识。

  据了解,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要求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年,中日友好医院被确定为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杨汀介绍,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牵头从5个方面发力,逐步建立慢阻肺病基层防治的“四梁八柱”: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省、市、县、乡多级慢阻肺病防治网络,解决“如何管”的问题;

  二是组建业务工作组,形成了包括肺功能技师工作组、呼吸护理工作组、中西医结合工作组和科普工作组在内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专业技术工作组,解决“谁指导”的问题;

  三是加强人才培训,通过开设国家慢阻肺病基层医疗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与“繁星计划”国家慢阻肺病基层诊疗赋能项目,构建递进式基层医疗人才培训体系,解决“谁会干”的问题;

  四是深化基层调研,赴2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入了解基层慢阻肺病防治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解决“从哪干”的问题;

  五是扩大科普宣传,成立第一届国家慢病防办科普工作组,制作一系列科普宣传材料,解决“群众知”的问题。

  杨汀介绍,基于一年的工作探索,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2026年,要理顺四级体系建设、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质控试点、推动中西医结合方案实施、试点适宜技术辅助诊治筛管、加强系统性科普宣传,推动慢阻肺病基层防治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