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为推动癌症早诊早治、做好癌症防治知识科普,近日,各地结合实际,举办了一系列特色活动,推出一批癌症防治措施。
江苏
构建三级肿瘤防治科普网络
本报讯(通讯员 胥林花 特约记者 沈大雷 程守勤)4月15日,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省癌症中心(江苏省肿瘤医院)、省疾控中心、省抗癌协会主办的江苏省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肿瘤科普百场行活动在南京市启动。记者获悉,该省将着力构建省、市、县三级肿瘤防治科普网络,打通健康科普“最后一公里”,推动肿瘤防治关口前移。
“肿瘤防治,预防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束一平介绍,该省2024年底出台《健康江苏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大力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到2030年实现全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束一平表示,江苏省癌症中心将加强科普网络建设,成立省级肿瘤防治科普专家库,首批35位专家覆盖13个地级市,涵盖肿瘤外科、化疗、放疗等多个专业领域,联合省、市、县三级癌症中心构建三级科普网络。针对江苏高发的癌种,该省将编制防治核心知识,建立全省共享的科普资源库。打造权威传播平台,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发短视频、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建设线上线下多渠道的科普传播平台。
束一平介绍,为了推动肿瘤防治科普精准覆盖基层,该省将开展全省肿瘤科普百场行活动,组织专家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七进”活动,把防癌知识纳入社区、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内容,将社会大众关心关注的肿瘤健康科普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江苏省肿瘤医院院长宋宁宏表示,江苏省正在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肿瘤防控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开展高危人群筛查、推广早诊早治、提升诊疗水平、完善康复管理体系等方面。以肿瘤防治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该省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肿瘤防治科普宣传,持续提高公众对肿瘤的认知和防治意识。
北京
举办加速消除宫颈癌宣传活动
本报讯(记者 郭蕾)4月15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启动“加速消除宫颈癌北京行”,并举办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回溯了北京市宫颈癌防控17年历程。据统计,17年来,北京累计筛查400余万人次,检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1万余例,宫颈癌早诊率提升至98%,治疗率接近100%。北京市近5年宫颈癌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年均增长速度变缓,宫颈癌增长进入平台期,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北京已确定100余家宫颈癌筛查诊断机构,形成筛查、诊断、随访一体化服务网络。依托“京通”小程序实现“两癌”在线预约、个案登记、结果推送、在线随访及健康教育一条龙服务“掌上办”。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加快推进宫颈癌一级预防,试点先行探索,推动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2023年,该市通州区作为“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宫颈癌试点城市”,率先组织开展在校初中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2024年,试点区扩大至房山、大兴、昌平、怀柔、密云区。上述6个区已完成13~14岁女生疫苗接种7000余人。
2025年,北京市把“为新入学的初一在校女生免费自愿接种HPV疫苗”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下一步,北京将积极推进适龄女性HPV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三级预防措施,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目标。
辽宁
启动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本报讯(记者 邹欣芮)4月12日,辽宁省第31个肿瘤防治宣传周拉开帷幕,2025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同日全面启动。此次活动由辽宁省卫生健康委指导,辽宁省肿瘤防治办公室、辽宁省肿瘤医院主办,辽宁省抗癌协会协办。
据介绍,2025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聚焦高发的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五大癌种进行高危人群评估、临床筛查及随访等工作。应用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小程序智能评估高危人群,提供精准筛查技术和全周期健康管理。该项目邀请专家开展专项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病理诊断、内镜操作、影像检查等方面的规范化水平。
据悉,该项目特别推出惠民服务组合:免费发放肿瘤防治科普手册;组织三甲医院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健康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采血等便民服务;所有检查阳性患者,均享受三甲医院专家一对一诊疗指导和全程健康管理。今年,该省创新建立省级质控专家团队,对筛查全流程实施严格质量把控,确保早诊早治工作精准高效推进。
据了解,该省肿瘤防治宣传周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向各级医疗机构免费发放肿瘤防治科普手册;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单位,开展急救知识与肿瘤防治科普宣教;通过一系列科学、可及的惠民活动,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生活理念,积极参与癌症早诊早治。
湖南
向基层延伸癌症三级防治网
本报讯(特约记者 刘孝谊 通讯员 彭璐 颜仕鹏)4月10日,由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主办,湖南省癌症防治中心(湖南省肿瘤医院)承办的湖南省癌症防治工作推进会在长沙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该省14个市州和122个县区已全面完成癌症防治中心建设,构建起省—市—县并辐射乡镇社区的“专病专防”网络体系。
湖南省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向华表示,在三级防治网络的框架下,通过深化“专病专防”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实现了防治服务的全域覆盖,基层诊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据介绍,该省今年在14个市州试点开展结直肠癌筛查项目。项目采用“初筛—高危预警—自主复筛”的递进式筛查模式,为居民提供科学、规范的筛查服务。对于高风险人群,各级癌症防治中心将提供专业的复筛建议和指导。
会上,湖南省癌症防治中心发布了2024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及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湖南省癌症发病率为330.05/10万,与上年度发病水平相近。其中,肺癌仍居该省肿瘤发病首位,高于全国平均发病和死亡水平;口腔癌、鼻咽癌高发,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过70%的口腔癌患者有嚼槟榔的习惯。
据介绍,湖南省将积极推进癌症筛查与诊疗的规范化进程,推动区域癌症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加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肝癌等高发癌种的规范化诊疗能力,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持续提升全省肿瘤防治水平。组织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湖南肿瘤早筛早诊早治行动”三湘行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防癌抗癌意识。统筹推动营养支持、安宁疗护等工作,打造癌症患者“防、筛、诊、治、康”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服务模式。

4月15日,安徽省淮北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家医疗机构进入社区和公共场所,以健康科普讲座、义诊及咨询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肿瘤防治服务。图为淮北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康复科、口腔科等多学科的医务人员在淮北市相山区滨河花园小区开展义诊。特约记者 李春辉 摄
天津
癌症防治迈入医防融合新阶段
本报讯(特约记者 陈婷 通讯员 朱芸 赵迎)4月15日,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癌症中心主办的天津市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天津市癌症中心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署《天津市癌症防治“医防融合”十五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启动2025年癌症筛查和肿瘤登记项目。
在启动仪式现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获“天津市癌症中心”授牌。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栩冬表示,天津市癌症中心成立后,要进一步健全肿瘤“防、筛、诊、治”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天津肿瘤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根据《天津市癌症防治“医防融合”十五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体系建设、数据支撑、能力提升、科研攻关、科普宣传、机制保障六大协同领域,联合制定《天津市癌症防治行动五年实施方案(2026—2030年)》,推进“组织性﹢机会性”筛查。这标志着天津市在癌症防治领域全面迈入医防融合、全程管理新阶段。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天津市癌症中心主任郝继辉介绍,天津市2025年癌症筛查和肿瘤登记项目从今年4月至9月,针对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7种高发恶性肿瘤,为天津市内6区及武清区万余名符合条件的40~74岁天津市常住居民提供癌症筛查服务。
据介绍,与往年相比,天津市今年的筛查项目增加了对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的筛查,同时优化了筛查模式,设立市癌症中心(天津市肿瘤医院)以及和平区、武清区2个试点区癌症中心(和平区中医医院、武清区人民医院)。在此基础上,该市还将实行组织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相结合,并增加复查点位,加强质控督导,定期开展质控督导会,确保早筛早诊同质化。
湖北
推进重点癌症机会性筛查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芳)4月12日,湖北省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武汉市举行。记者从启动仪式现场了解到,湖北省将推进重点癌症机会性筛查,以此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
据悉,202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启动“323”攻坚癌症防治行动,探索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癌症防控模式。几年来,该省坚持“防筛管治研”一体化推进,不断强化政策指引、健全防治体系、加强科普宣教、扩大筛查覆盖、规范诊疗路径、严格医疗质控,癌症防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湖北省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达4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
湖北省癌症中心主任、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魏少忠介绍,癌症筛查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323”攻坚癌症防治行动启动以来,湖北省政府将妇女宫颈癌筛查纳入民生工程,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省,其余癌症的筛查主要通过实施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来完成。据统计,2021—2024年,湖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共筛查10.6万人,检出阳性病例4122人;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共筛查17.5万人,检出阳性病例1142人;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共筛查83.5万人,检出阳性病例11292人。
魏少忠介绍,湖北省癌症中心将在已经开展的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的基础上,加强其他重点癌种的机会性筛查,也就是在常规诊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主动发现其潜在健康问题。据悉,目前,湖北省共有53家早癌筛查门诊开展高发癌种的机会性筛查。
同时,湖北省癌症中心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癌症筛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工具,鼓励引导居民主动参与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女性乳腺癌等重点癌症的筛查,从而高质量推进全省癌症综合防治,切实减轻癌症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