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沈大雷)近日,江苏省残联、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8年)》,将关爱服务年龄段扩展至孤独症人群全生命周期,在孤独症早期干预、入托入学、康复救助、医疗保障、就业支持、生活保障、托养照护等方面加强政策衔接,形成贯穿全程的政策保障体系。
《实施方案》明确,面向社会、家长、医务人员等群体普及孤独症知识,强化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认知,重点对曾生育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提供针对性健康宣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开展心理行为发育初筛,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等承担诊断工作,形成“筛查—诊断—康复”闭环管理。
《实施方案》要求,确保孤独症儿童全员参保,落实门诊特殊病报销;延长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至16周岁,并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教育部门与残联通过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落实入学“一人一案”要求。实行孤独症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提供每生每学年不低于1500元的教育生活补助,确保资助全覆盖。
《实施方案》明确,由江苏省残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团省委、省妇联作为责任单位,2025年在无锡、苏州等9个地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在2026年至2028年推广至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健全孤独症人群关爱工作机制,落实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