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龙利蓉 张立斌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成功实施西南地区首例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术后第一天,失明9年的小王重见光明。
9年前,11岁的小王因一次药物反应,眼部、面部及全身出现了可怕的皮肤剥脱溃烂,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免疫炎症导致的严重皮肤黏膜损伤)。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后,小王的全身症状暂时得以缓解。此后,他经历了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叶部分切除术,呼吸功能受损,还出现双眼重度干眼、严重睑球粘连,导致视力丧失。
两年多以前,小王和家人到重医大附一院眼科张琪教授门诊就诊并接受治疗。今年1月,怀揣着复明的希望,小王住进了该院眼科病房。
张琪介绍:“小王患有极重度干眼症,常规角膜植片溶解的风险极大,不用角膜植片的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他复明的唯一希望。”
重医大附一院眼科组织了多学科会诊,张琪与解放军总医院相关专家详细讨论并制订治疗方案。术中,医生在小王眼中植入人工支架,用耳软骨加固,并进行晶状体摘除和玻璃体切除,随后植入光学镜柱,久违的光亮终于照进了小王眼内。
术后第一天查房,小王眼前的纱布被揭开,其视力恢复至0.25。术后一周,小王可轻松行走并阅读。
据了解,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盲患者主要的复明方式,但约15%的角膜盲患者为严重眼烧伤、重度干眼症、多次常规角膜移植手术失败、严重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眼部类天疱疮、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等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常规手术难以成功,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这类患者仅有的复明希望。针对角膜植片溶解排斥风险极大的重度干眼症等情况,非生物人工角膜是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