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83963","toptitle":"北京儿童医院发布“新巢计划”","title":"1次采血筛查200余种遗传病","subtitle":"","crtime":"2022-03-04 09:58:50","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记者 赵星月 通讯员 齐展)1次采集,11天等待,实现200余种严重遗传病的逐一筛查。在近日召开的...
  (记者 赵星月 通讯员 齐展)1次采集,11天等待,实现200余种严重遗传病的逐一筛查。在近日召开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新技术研讨会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发布此项新生儿遗传病筛查方案。

  据了解,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教授的牵头带领下,由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李巍教授领军的医学遗传学专家团队,历时6年,自主研发出新生儿单基因遗传病筛查方案(NESTS),并将该方案的推广应用命名为“新巢计划”。NESTS方案基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针对我国较为常见的200余种发病较早、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可干预的严重遗传病进行筛查,涉及明确致病基因500余个。

  李巍介绍,此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串联质谱筛查方法仅能覆盖30~50种遗传代谢病,很多严重致残、致愚的多系统遗传病难以早期筛查和识别。NESTS方案则克服上述局限性,不仅涵盖串联质谱所涉及的遗传代谢病(将近50种),还将不同地区的高发病种整合其中,几乎囊括《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所有疾病。

  在筛查准确率方面,NESTS方案同样表现更优。李巍解释,利用生化或质谱等方法筛查的疑似阳性患儿,仍需要临床和(或)基因确诊,复诊确诊过程延长了诊断窗口期,影响了干预效果。NESTS方案是基于基因组水平的筛查方案,经过大样本和闭环管理校验,可提供更早、更精准的疾病高危信息,将筛查周期控制在出生后11天内。此外,NESTS方案避免了新生儿足跟血多次采集的问题。

  “新巢计划”于2018年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启动试点应用,已筛查1万余例,明确诊断17例(均在患儿出生2个月内明确诊断)。

  李巍团队曾筛查出1名先天性青光眼患儿。NESTS方案提示,患儿一青光眼致病基因上存在2个致病变异。进一步筛查发现,患儿父母各携带1个致病变异基因,属于隐性遗传。“类似情况,如按常规流程,极易延误治疗。”李巍说,原因在于,新生儿体检不涉及青光眼筛查,加上新生儿表达能力有限,因眼部不适而引发的哭闹,很难让父母意识到是眼压过高所致。

  该患儿经“新巢计划”绿色通道在北京儿童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双侧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视力发育正常。李巍说,依托专业的遗传诊断和咨询团队,以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分级诊疗体系网络,“新巢计划”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避免了筛而不诊、筛而不治的问题。

  研讨会尾声,李巍做了个有趣的假设:1名新生儿参与“新巢计划”,二三十年后,到婚育年龄,如果配偶恰好也参与过“新巢计划”,将双方基因筛查结果一比对,或许有助于提升优生优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