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蔡昭璐 李瑞香 关凤筠 唐诗杨 特约记者 朱琳
走进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江南街道仁美社区,一排彩色房子映入眼帘。再穿过一条整洁的马路,绿树成荫的下沙公园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三三两两的老年人坐在石凳上话家常。“这是社区实行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后的成果。”仁美社区主任赵焕媚说。
日前,江南街道仁美社区挂牌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这是江海区继礼乐街道威东村后第二个获此荣誉的社区。近年来,江海区围绕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社区就是老年人的家”
礼乐街道威东村是江海区第一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该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8.8%。威东村以打造“乐龄威东,原居颐养”为目标,构建“1﹢N﹢X”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即1套优化养老服务场所、N类多样化社区老年人服务、X项特色老年人服务,推动社区为老服务更精细、更多元、更贴心。
威东村村委会主任甘春英说,村委会对村内公共空间、道路进行适老化改造,添置老年人康乐设施,升级长幼活动中心;以“长者生日会﹢重阳敬老宴”为老年人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添晚年生活的乐趣;成立老年人文体团队,开设长者智能手机学习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江海区趁热打铁,将威东村的经验在全区推广,引领城乡社区不断推进为老服务的软硬件建设。硬件方面,江海区将占地面积约5.3万平方米(约80亩)的下沙棚户区改造为下沙公园;积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城换新颜;推进燃气入户工程,把天然气接到老年人家中,消除老年人居家用气安全隐患。
软件方面,仁美社区开创“同心园·积分﹢”长者服务,通过积分激励机制为老年人搭建邻里互助平台,提高长者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度,为晚年生活增添色彩。社区还打造特色品牌项目“七彩桥”,凝聚各方力量关爱老年人。“社区就是老年人的家,我们通过‘七彩桥’品牌组织亲子家庭慰问困难老年人,活动至今已延续13个年头,既为老年人送上了暖心的关怀,也营造了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赵焕媚说。
这个梦变得触手可及
对于孤寡、残疾、贫困老人而言,安享晚年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如今,江海区正在让这个梦变得触手可及。
近年来,江海区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加强网格化管理,由网格员对辖区特殊老年群体进行摸排,重点排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建立关爱服务台账,分级分类落实精细化管理服务,提供贴心的为老服务。
礼乐街道中福社区专职网格员在网格人口信息核查中,发现87岁的梁爷爷有上门服务需求。梁爷爷5年前因中风一侧身体瘫痪,生活只能半自理。由于儿子在外工作,老伴年纪也大了,多年来他一直没能进行健康检查。得知情况后,网格员联系医护人员上门为梁爷爷体检,梁爷爷夫妇十分感动。
“关爱孤寡老人,关注弱势群体,是我们的义务。”礼乐街道中福社区网格员邓开结说,会继续做好服务,为特殊人群纾困解忧,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为守护好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特殊老年群体的健康,江海区各街道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各村(社区)积极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体检、慢性病随访、失能老年人评估和医养结合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包;面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温馨便捷的送医上门服务,让医养结合助力老有所医。
服务保障网格化
在新冠感染高峰期间,江海区增设发热诊室和发热便民诊疗站,各社区和网格主动配备指夹式血氧仪,每天由网格员为重点关注的老年人检测血氧,贴心守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江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采取网格化服务保障模式,由社区网格员、家庭医生通过短信推送、电话问询、视频互动、上门探访等方式动态跟踪老年人健康状况,落实台账式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外海街道成立以包片村干部、网格员、年轻党员为主要成员的暖心服务志愿团队,对辖区老年人进行入户走访,了解困难和需求,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送药上门、生活物资代购等服务。
针对就医买药难等问题,礼乐街道开展“送药上门”“共享药箱”等服务,为辖区特殊老年群体定制“江海区标准药包”并送药上门。
此外,礼乐街道通过网格事件闭环处置体系、网格微信群、电话入户、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把高龄独居老人、失能失智人员和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工作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