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纯胜 特约记者 彭智军)“到2025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的比例将达65%,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将达4.6个,3岁以下儿童标准化发育筛查率则达90%以上。”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出台的《杭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了上述目标,以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共同富裕”。
据统计,杭州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由2015年末的152.4万人增长到2021年末的193.2万人,年均增长4.04%。同时,杭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人口从2015年末的23.12万人增长到2021年末的28.11万人,年均增长3.30%。《方案》针对养老服务和托育服务,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350个,争取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0个,实现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街道(乡镇)全覆盖,基本建成“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功能完善、普惠优先、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实现全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供给占比达到90%以上,高水平建成“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
《方案》围绕发展目标共提出23个具体指标。其中,人均预期寿命、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岁以下儿童标准化发育筛查率等4个指标都高于省定标准,老年社会工作特色项目、培育规模化连锁化的骨干托育企业(组织)等2个指标为杭州特色指标,充分体现杭州市“一老一小”工作在浙江乃至全国的标杆示范作用。
此外,《方案》锚定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两大目标,明确开展强化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推进社区托育设施建设等16项具体任务。据了解,《方案》在用地保障、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税费减免、队伍建设等要素保障方面,对于社会力量参与“一老一小”服务机构建设给予更加明确的支持标准,并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积极补齐“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短板,加大普惠服务供给量;同时,注重兜底保障,重点关注失能、失智等困难老年人,以及孤儿和残疾儿童等“一老一小”中的困难群体,通过完善福利体系,加强对两类人群的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