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2961","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5-16 10:31:39","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近日,2025年大型公立医院发展会议在京举行。在平行会场一“党建引领新时代医院文化建设推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上,众多医院管理者围绕如何实现医院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双提升”,如何搞好医院文化建设等话题展开研讨交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张凯: 彰显“国家...
  近日,2025年大型公立医院发展会议在京举行。在平行会场一“党建引领新时代医院文化建设推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上,众多医院管理者围绕如何实现医院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双提升”,如何搞好医院文化建设等话题展开研讨交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张凯:
彰显“国家队”担当

  医院这两年的巨大变化来自党委的坚强领导。

  “抓实”铸魂工程,筑牢党建“原动力”。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构建“领学、深学、联学、活学、促学”为一体的“五学联动”机制,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抓深”党业融合,提升党委“引领力”。近几年,医院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为指挥棒,对44个临床、医技科室开展MDT模式学科评估,分析学科的优势和不足,一科一策谋发展。2024年,大兴院区启用,年门急诊量达112万人次。与此同时,老院区调整空间结构,启用日间医疗中心,增加线上诊疗服务、周末门诊和夜间门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医院门诊量连续两年增长25%,2024年突破历史新高。

  “抓细”组织建设,焕发党建“内驱力”。医院顺利完成党委、工会、团委换届,完成39个临床、医技科室行政干部换届,打破“职务终身制、能上不能下”“多年不轮岗、能进不能出”的僵化局面,解决了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

  “抓优”创新机制,增强党建“推动力”。院党委打破学科壁垒,构建“1﹢ N”学科发展集群,学科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推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成立罕见病中心,多学科、多层次获批国家级人才,博士后成为科研生力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创历史新高。医院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倡“胜任力导向毕业后医学教育”,打造全国住培的“样板间”。

  “抓好”协同发展,夯实党建“服务力”。医院党委亲自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依托学科优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患者外转率下降80%以上。此外,医院精准帮扶安徽临泉、河南兰考、山西永和的医院,对口支援北京市密云区、大兴区、海淀区的9家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充分彰显“国家队”的担当。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廖岚:
融文化于一草一木中

  特色党建贯穿并引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文化建设,为医院发展锚定航向、奠定基石。医院建立了“1145”体系。一条主线就是党建引领,一个核心就是创新发展,四项重点即历史文化、健康文化、人文文化和数智文化,五大体系就是价值体系、品牌体系、环境体系、典型体系和标识体系。

  2024年,医院党委发起“向新向质向未来”使命愿景大讨论,达成目标共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医院,并将其写入医院章程。同时,医院创建了“136N”党建体系,从六大工程十八项重点任务入手抓好医院党建工作。医院发挥党校和国家抗击疫情“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做优特色党建品牌。去年,医院用4个月的时间开展“党建﹢学科建设”查房,凝练了49个学科的300多个问题,随后进行积极整改。医院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党建品牌,将党员教育、党性锻炼融入医疗救治全过程,将党建工作融入科室管理,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同步走,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同步走。

  人文精神闪耀于医院的健康文化之中。医院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成立了人文护理工作室,形成了人文关怀的新举措:建立10个人文护理示范病房培育点;引入叙事护理模式,强化病房人文关怀;打造“水果”“静音”病房;布置了手术室“治愈天花板”。

  与此同时,医院推出全流程一站式便捷就医服务,显著缓解服务窗口压力,80%的患者使用手机、自助机等即可办理所有就医手续。

  医院倡导健康生活、注重科普宣传,开设了“健康1点通”微信专栏,开办了“健康1讲堂”,举办了“健康1体验”活动,建立了VR全息健康管理中心。医院还为职工开展了形式多样文化活动,推出人文系列宣传栏目,让职工更有归属感。此外,医院还打造可视可感文化标识,如“南家”兄妹IP形象人物和吉祥物“江一豚”等,并通过打造各类文化景观,融文化于医院一草一木中。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刘彬:
创新融合谋发展

  党建与业务融合需要党委领导和行政领导紧密配合,明确融合的目标——固本强基。

  在改善服务方面,医院推出了MDT门诊、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科室间转诊、预约挂号候补等系列优化就诊流程的举措;开设延时门诊、周末专家门诊、黄昏门诊、晨间门诊等,为百姓就医提供更多选择;提供适老服务、志愿服务等,保障特殊人群就诊;通过门诊布局改造、文创空间设计等,提升人文关怀。

  在科研方面,医院搭建了开放共享的免疫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等8大公共实验技术平台,满足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需求。医院专门设立了科研门诊,由专职科研人员以及流行病学专家每周到科研门诊指导工作。

  在教学方面,医院积极推进招生与培养联动改革、建立医校共建机制。面向2023级新入学外科系统研究生、住院医师开设“手术室准入培训考核”课程;2022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专业开展模块式器官系统课程整合;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一体化的学业指导体系,加强思政人文教育。

  医院创新融合机制,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增效提质。医院改革了人才遴选和流动机制,针对科研教师执行“准聘长聘”制度,针对临床医师首创“卓越医师A、B岗”留人制度,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支撑学科发展。医院设立了几个学术特区和学科特区,每年支持1000万元,连续支持5年,用于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动学科联合发展。

  在党建引领下,医院也在不断攻坚克难,通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医联体建设,把优质医疗资源输出到梅河等地,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在文化建设方面,医院创办了“匠心师语”白求恩名家讲坛,邀请行业内外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讲述他们对于医学的理解;创建“医声有约”科普品牌,围绕百姓关注的、易产生认识误区的健康问题开展医学科普,旨在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创建了院史馆、文创品牌等,更好地传承优良传统和崇高职业精神。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第一临床学院党委书记 祖旭宇:
把牢公益性方向

  在思想建设方面,医院常态化开展中心组学习,每周一学、每月一课,强化教职工理论学习和读书班建设,守好意识形态的阵地。

  在组织建设方面,医院把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双带头人”,业务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比例达到100%。2025年,医院出台了支部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的文件,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医院以“揭榜挂帅”机制选拔临床医技学科管理团队,实行任期团队式目标责任制,三年一聘,一年一考核,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科室主任的管理效能。职能部门中层干部签订目标责任状、进行年度述职,连续两年排名最后三位者将被淘汰,临床医技管理团队进一步年轻化、专业化。

  在党建引领下,医院着力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派驻管理团队下沉双峰县人民医院,扭转了该院连续十年亏损的状况。2024年底,医院与井冈山市人民政府、井冈山市总医院龙市人民医院、井冈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对口支援革命老区。2023年,“组团式”派出援疆专家10人,支援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鄯善县人民医院建设。医院各党支部深入衡阳市七县五区进行义诊,惠及民众3万余人。

  医院坚持外引和内培并重,培养与考核并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年薪制。院领导分片指导临床科室、科研所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对口联系相关学科国家杰青、优青及各类高层次人才。近几年,医院引进特聘主任、双聘教授及客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9人,制定全职博士后管理办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员工可按相关管理办法脱产两年进行科学研究。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助力下,医院科研能力稳步提升,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覆盖率7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书记 管仲军:
走好廉洁文化建设之路

  医院文化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对行为的约束与规范。在所有需要约束的行为中,“廉洁从业”是底线——它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的公信力,甚至医疗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廉洁文化不是医院文化的“附加题”,而是“必答题”。

  我们对医院廉洁文化的概念进行阐述,医院廉洁文化是指:医院及其构成部分(人员、机构、制度规范、空间环境、技术品牌等)在生产、经营、提供公益服务、履行功能使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并为全体员工所遵循的一种共同的关于廉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以及其产生的领导干部及职工廉洁行政、廉洁从医、廉洁自律等效果的价值总和。

  目前,医院廉洁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碎片化、形式化和认知偏差等问题。例如,责任仅归纪检/行风部门,未形成多部门协作;无量化指标,成效无法跟踪;一些管理者将“廉洁文化”与“腐败治理”“廉洁制度”混为一谈;一些医务人员认为“廉洁=廉政”,忽视其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构建公立医院廉洁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有效预防腐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带领的研究生课题组以组织文化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政策分析及半结构化访谈,构建了公立医院廉洁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9个和三级指标33个。其中,“廉洁制度文化建设”指标权重最高,这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要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的要求相契合,也与一体推进“三不腐”首先要以“不敢腐”和“不能腐”的他律为突破口的反腐败战略相呼应。

  综上,医院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以制度固廉为核心,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以行为育廉为抓手,推动廉洁实践常态化;以思想倡廉为基础,强化教育引导,破解认识与参与难题;以资源保廉为支撑,夯实宣传、研究与培训保障;同时动态跟进国家政策与行业实践,定期优化指标体系,确保廉洁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引领性。

  声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常务副院长 尤红:

  新时代的“友谊文化”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

  第一,因国而生。友谊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一所大型综合医院,跟着祖国一起成长,见证了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过程。

  第二,因城而长。医院承担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在通州建立了分院区,跟着城市的发展成长。

  第三,因人而异。友谊医院诞生了两位“时代楷模”:一位是我国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教授,另外一位是“时代楷模”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振常院士。他们的精神和先进事迹已经成为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代代传承下来。

  第四,因时而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友谊医院也在不断学习,力争在学科建设、诊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袁建峰:

  2022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太原市中心医院签约,共建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经过一年的努力,2023年7月8日,太原医院获批成为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北大医院累计派驻太原医院的常驻专家达50多位,短驻专家达到300多位,基本上覆盖了太原医院26个职能科室、40个临床科室和11个一级科室。

  在北大医院的支持下,两家医院专家联手开展了260多项新技术,其中30多项填补了山西省的空白。无论是门诊、手术、住院量都在不断创历史新高,2023年到2024年,太原医院门急诊量增加12%。医保患者通过医院途径外转数量同比下降80%。“大病重病不出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医院门诊部推出了超声和检验零元的惠民号,患者通过手机或者到院内自助机零元挂号,即可直接开超声检查单,缴费后检查。门诊部还推出了“码上说”,患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向医院反映关于门诊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医院会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推动相关工作改进,门诊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党委书记 王彦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2022年8月揭牌,目前是宁夏唯一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妇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北大医院的帮扶下,医院的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24年再创新低。

  医院建立了党委、支部、科室三级党建学习体系,形成了党委决策、支部落实、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联动机制。哪里有业务就哪里有党组织,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战斗力,支部的设置和学科的优化同部署、同安排。

  医院的领导班子一半来自宁夏,一半来自北大医院,班子内部首先做到了充分融合,互为AB岗。在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决策前,班子成员会进行深度沟通,把北大的标准、制度、方案落实到医院建设中。科室实行双主任制,北大医院的派驻主任和当地科主任共同为科室发展作决策,推动技术攻坚。

  医院在全国首创共同培养住院医师制度,住院医师在宁夏培养两年,然后择优选派到北大医院再培养,真正把宁夏的人才培养起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院长 王广发:

  密云区属于北京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密云医院是区内唯一的三级医院。一家医院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刚被派到密云医院工作的时候,院内普遍存在一种抱怨:没钱、没人、没设备、没增量。这么一种艰难的状态下,党建引领更显重要。首先要守住底线,不踩红线,筑牢防线。在此基础上,把工作落实、落细,避免形式主义,真正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对接。

  比如,党委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提出主动担当、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作为四个要求,要求干部要有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实现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目标。制度建立起来了,就要督促各级干部认真履职履责。

  另外,文化建设对医院至关重要。文化冲突看似不起眼,但无处不在,文化建设应该贯穿医院发展的始终。优秀的文化可以减少矛盾、增加凝聚力、产生润滑效应。能不能把文化化作员工日常的行为自觉,让文化深入人心,考验党委的能力。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冯武: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三亚的引才问题非常突出。医院不是直属高校的教学医院,人才培养存在短板,只能通过加强合作培养人才。目前,医院的24个临床科室已经与16家国家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请国家队的专家到医院指导工作、帮扶和带教。

  党建除了引领学科建设外,还引领医疗集团的建设。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将专家下沉到乡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医院帮扶集团内的三亚崖城分院、马岭分院、高峰分院、育才分院的胸痛救治单元通过了国家认证,很多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另外,海南的慢性肾病患者较多,血透服务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乡镇没有这个条件。医院就在崖州成立了一个分中心,解决了患者的血透难题,节省了大量医疗和生活费用,患者的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都明显提高。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陈建军:

  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户籍人口约230万,常住人口160多万,医院2024年门诊量达到148万,住院人次达10万余人次。近年来,医院的发展面临不少难题,县委、县政府发现问题以后,及时对班子进行调整。我和院长上任后,随时交流想法,统一思想,在医院内部真正实现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医院推进了干部聘用制度改革,实行三年一聘;进行了支部换届,完善了支部结构,真正实现了党建与业务融合,同推进、双提升。

  本报记者 张昊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