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2806","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让“提灯者”也被爱照亮","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5-12 08:36:25","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image/20250512083732_50379.jpg"}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编辑部在这里祝广大护理同仁们,节日快乐! 在生命的战场上,你们是温柔的战士;在健康的守护中,你们是坚韧的屏障。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今天,我们推出特别策划报道,展示各医疗机构关心关爱护士队伍的创新实践。这些关心与爱护不仅体现在...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编辑部在这里祝广大护理同仁们,节日快乐!

  在生命的战场上,你们是温柔的战士;在健康的守护中,你们是坚韧的屏障。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今天,我们推出特别策划报道,展示各医疗机构关心关爱护士队伍的创新实践。这些关心与爱护不仅体现在搭建职业发展阶梯上,还渗透在日常的尊重与帮助中。谨以此特别策划报道,致敬新时代护理工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过生日的护士准备惊喜。代琴玲 刘小琴 摄影报道

河南省人民医院组织护士们过春节。岳鑫 韩润民 摄影报道

河北省邢台市第九医院组织护士们参加户外团建活动。辛光 摄

湖北省枝江市中医医院护士们交流护理经验。赵洪 摄


以关爱之名 护生命之光
□ 吴欣娟

  在这生机盎然的5月,我们迎来了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这不仅是对广大护士群体的深切关怀,更是对护理事业崇高使命的深刻诠释。

  当前,我国护理事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慢性病高发,以及“互联网﹢护理服务”、智慧护理等新型模式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护理工作正朝着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目前,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近60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超过4人,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我国护士队伍的发展壮大,更见证了我国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回首过往,一代代护理人用仁心仁术书写着动人篇章。护士是患者在黑暗中看到的一缕曙光,是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守护者和忠诚卫士。他们用爱心与专业为患者驱散病痛,用耐心与细心给患者带来希望,用责任与担当为社会筑牢健康防线。

  希望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护士,社会各界给予护士队伍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共同营造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关爱护士的良好氛围。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让权益有依托。推动护士法立法进程,并通过配备充足人力、推动护理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举措,构建全方位职业保障网络,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护理及特殊岗位的护士的权益保障。

  二是构筑职业成长阶梯,让发展有方向。构建胜任力导向的分层培养体系,开展卓越护理人才培育项目,建立专科护理人才进阶培养路径,构建多维度职业发展通道,搭建护理科研创新平台,让更多护理成果转化落地,使护理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三是营造暖心执业环境,让工作有尊严。通过智能化手段减轻护理负担,配备防护设备降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建立心理支持长效机制,让每一位护士都能在安全、受尊重的工作环境中施展才华。

  四是提升社会认同价值,让奉献有回响。在全社会加大护士宣传力度,传播护理正能量,发出护士好声音。打造护理标杆,树立护士榜样,增强护理职业认同感和专业吸引力。

  全国的护理同仁,让我们携手并肩,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精进专业技术,以深厚的人文情怀守护患者尊严,以无畏的创新勇气突破专业禁区,共同谱写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愿护士们在奉献中收获幸福,在付出中感受快乐;愿大家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在前进的征程上勇往直前。祝护士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
  (作者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

关爱是融入日常的支持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护理部主任 宋慧娟 病区护士长 刘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拥有3200余名注册护士、103个护理单元和22个护理门诊。近年来,医院构建系统性人文关怀生态,不仅关爱患者,更致力于让每一位“提灯者”被温柔照亮。

  护士节的礼包不是“节日限定”,而是融入日常管理的“常态支持”。医院推行“睡眠休息日”,保障下夜班的护士不被打扰、安心休息,允许其当日不参加会议及培训。医院取消护士节比赛性活动,避免形式化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实质性的关怀举措,如补休、慰问、登山活动、舞会、优秀表彰等。这些行动传递了一个理念,即关怀不是偶尔的犒赏而是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

  传统的护理质控体系往往聚焦在细节上,如护理记录单有无错别字、消毒液是否注明开瓶日期。如今,医院转向以客观指标(如跌倒发生率、导管感染率)及患者结局为衡量标尺,减少对护士个人失误的过度追责,转而关注对系统及流程的优化。医院用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替代批评教育,如同从聚焦演员个人转向关注舞台的整体效果,让护士在包容与支持中成长。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充足的情感支持,因此护士也需要获得相应的心理支持与精神滋养。医院成立人文叙事护理小组,鼓励护士分享临床故事,这既增强了护士的共情能力,也释放了护士的职业压力。此外,医院还推出天使悦跑、天使阅读、天使舞会、天使之翼护理精英培育计划等系列关怀活动,帮助护士强健体魄、丰富内心,为护士提供职业发展通道,让护士有更强的团队归属感及凝聚力。

  这些举措不仅是给护士的福利,更体现了对护士权利的关注与维护,也为提升医疗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医院将护士视为一个整体,关注他们各层次的多样需求。医院坚信,能传递温暖的双手,首先要被温暖包围。当护士感受到尊重与支持,他们的专业效能和照护质量也会得到相应提高。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推动护理职业价值得到全社会认可,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护理的专业性与重要性。

  高级的护理不仅要能治愈疾病,更要能传递温暖,而这份温暖的基础,是护士能够被善待、被尊重、被支持。

以“护士幸福感”为标尺
□ 山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王菊子

  爱是一种力量。护士们只有内心充满了爱,才能真正有能力去关爱、帮助患者。近年来,山西省人民医院通过系统性举措、创新性机制与持续性投入,着力营造有温度、有活力、有尊严的护理职业发展环境。

  送春节祝福、给护士的孩子送“六一”礼物、给夜班护士送夜宵、根据个人情况合理排班、主动掌握各科室人力资源情况并及时进行人员调配……医院护理管理者从细微处入手,以“护士幸福感”为标尺,将关怀贯穿始终,行胜于言,努力实现只要护士有需要、支持就在身边。

  为了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护理部开展线上培训,把强制的集中学习变为灵活的自主学习,增强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护理部持续关注护士心理健康,设立心灵树洞邮箱,成立阳光心理研习社,开展心理沙龙活动,并与医院精神心理科联合,通过团体辅导、专家坐诊等方式,构建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机制。医院同步完善沟通渠道,设置护理部主任接待日,搭建职代会等平台。目前,医院对护士的诉求响应率达100%。

  护理部根据工作需要,对各层次护士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满足各层级护士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注重挖掘护士潜力,使护士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并为护士发挥个人专长和才干提供广阔平台。自2019年起,医院先后成立了护理菁英讲师团、护理科研先锋组、护理信息管理组等多个组织。只要护士有意愿、有想法、有能力,护理部就会充分向他们授权,让他们自主规划、自主决策、自主行动,从而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医院通过“星级护士”评选、“微笑服务月”主题活动、“护士亮身份”行动等多种形式,树立护理标杆榜样,塑造全员争优氛围。同时,医院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员“示范岗”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党员带头参与技术攻关、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红色引领﹢专业成长”的双轮驱动模式。

  医院通过打造院史馆、护理文化墙等文化阵地,联合媒体宣传护理典型事迹,向社会传递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与人文温度,弘扬职业精神。同时,建立护士满意度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匿名问卷、实地访谈等方式,每年收集护士需求建议百余条,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措施。

  为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医院引入智慧护理屏、移动工作站等现代化工具,运用临床护理信息平台,对患者入院评估、风险评估等的护理记录实现结构化点选,减轻了护士的书写负担。医院还研发了“护理质量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减少了护理工作量,而且通过将该系统在周边地市医院落地,带动了基层护理质量提升。

  未来,医院将继续以“护士幸福感”为标尺,深化管理创新,推动护理事业从“职业选择”升华为“使命奔赴”。

托举每一名专科护士成长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王攀峰 肿瘤放疗科护士 苑丽平

  近日的一个下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二病区肿瘤放疗病房的护士小李,接到一个护理会诊需求:一位高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等紧急情况,因外周血管条件极差,急需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她面对高难度的置管工作,沉着冷静,在其他护士的配合下,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精准地将PICC置入合适位置,成功为患者建立了一条稳定、可靠的输液通道。这正是北医三院专科护士工作中最常见的场景之一。

  目前,北医三院有35个专业的489名专科护士,2024年完成护理会诊共计23327人次。专科护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每日忙碌于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普通病房的患者床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了一个个棘手的护理问题,帮患者康复。

  每一名专科护士的成长,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我国对专科护士的职责要求包括临床实践、管理、咨询、教育、研究等。他们的工作场景包括专科门诊、病区护理质量管理、院内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教育等。

  北医三院护理部为每一名新加入的护士,提供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成长路径,并且为他们构建了完善的培养阶梯。护士经历了毕业之初的培训层阶段、执行层阶段,经过专科知识技能和能力考核(考核专业知识、技能、授课能力等)和竞聘,符合条件的,可以进阶为主管层责任护士。主管层责任护士在自己的护理单元中,可以承担更重要的护理任务,包括护理病情更加复杂的患者、带教护理学学生等。在此基础上,医院在主管层责任护士中选择职称、年资均符合条件,同时满足专科发展需要的优秀护士,确定为专科护士培养的备选人。这些护士需要向医院护理管理核心团队作竞聘报告,护理管理核心团队遴选出符合专科护理发展需要、人员素质全面过硬的护士,将其外送至各级护理学会进行培养,培养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只有经过严格的理论、操作考核,通过授课或论文答辩,这些护士才能顺利拿到专科护士证书,成为专科护士。

  成为专科护士后,护士们的成长之路,仍有护理部培训管理团队的精心托举。团队为专科护士提供了丰富的成长与发挥价值的平台,比如组织再培训,举办学术沙龙、疑难病例汇报和评比、中外学术交流、学术论坛等,为专科护士的进一步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护士小李在成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之初,常担心自己专业技术不过硬。护理部静脉治疗专业组为每一名年轻的专科护士进行专业再培训,组织其在门诊PICC中心轮转,在资深静脉治疗专家指导下进一步成长。经过两年的培养,如今的小李可以从容不迫地应对PICC置管的各种难题,可胜任院内静脉治疗会诊工作,并且开始承担院内静脉治疗基地的带教与培训任务。

情谊在团队互助中传递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护士 韩新

  一日清晨,我刚走进护士站,一阵剧烈的腹痛如浪潮般突然袭来,肠胃炎又一次缠上了我。但我没有在意,依旧在护士站与病房间忙碌,但每一步都沉重而艰难,冷汗顺着后背滑落。

  这时,于护士长不知何时走到了我身旁。她目光敏锐,留意到我紧绷的下颌与泛白的指尖,微微皱眉轻声问我:“怎么了?脸色不太好。”我嗓子干涩,艰难挤出几个字:“肠胃炎又犯了。”话还没说完,她已从我手中轻轻接过处置本,并拍拍我的手背,说:“先别巡房了。”她翻开排班本,快速扫视,指尖在纸张上划过,迅速做了安排:“小张,你替小韩做外围责护,去巡房。”然后对我说:“你去术后观察室负责输液,那里安静些。”安排妥当,她抬头看着我,认真叮嘱:“要是觉得撑不住,马上跟我说。”这份关怀让我心里一暖,病痛带来的不适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术后观察室里,那熟悉的消毒水味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然而,就在这略显刺鼻的味道中,同事们无声的关怀如同暖流,在我身边扩散开来。护士小马在各病房间忙碌地穿梭着,脚步匆匆却又有条不紊。每次路过我负责的区域时,他总会特意帮我查看术后患者的输液情况。一旦发现药液即将滴尽,他便会利落地拿起新瓶,手法娴熟地进行更换。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让人安心。护士曲姐在给患者家属讲解康复知识的间隙,还特意绕到我身边,替我为已经输完液的患者更换新的药物。

  午休时分,四周安静了下来。护士小陈迈着轻盈的步伐,将一个保温杯放在我手边。保温杯里升腾起袅袅热气,还飘着姜片的辛香。小陈微笑着轻声说:“驱驱寒,喝完休息一会儿。”

  值班室里温柔的灯光笼罩着我。那些牵挂如同细密的丝线,编织成了一张温暖、坚实的守护网。在这个守护生命的战场上,我们每一名护士都是彼此坚实、可靠的后盾。这份双向奔赴的情谊,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