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倪可心 特约记者 朱雅丽
“请问您每天抽几支烟,抽了多少年?”“在家庭环境、工作环境中是否有人经常吸烟?”“平常新鲜蔬果吃得多吗?”……近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望城镇卫生院大厅内,医务人员为前来做肺癌筛查的居民们进行风险评估问卷调查。
一个个问题细致入微,涉及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饮酒、饮食、运动等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吸烟与被动吸烟、既往史与家族史等多个方面。
“希望能为预试验提供更多样本数据”
今年,江西省政府和省民生实事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接连印发《江西省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2025年民生实事安排方案》《2025年10件民生实事具体实施方案》等文件,将50~74岁目标人群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纳入2025年江西省10件民生实事。
为探索契合实际情况的肺癌筛查模式,为实施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民生实事提供参考,江西省选取南昌、鹰潭2个设区市开展预试验。
基于居民的风险评估问卷调查信息,望城镇卫生院公卫科医务人员申桂玉运用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评估筛查出高风险人群,并立即为高风险人群预约新建区总医院(新建区人民医院)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时间。公卫科医务人员魏淑琴整理从该院取回的CT检查报告,及时反馈给高风险筛查对象。望城镇卫生院副院长夏建珍介绍:“我们已发现1人罹患肺癌,工作人员已及时联系患者本人,建议他前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的触角正延伸到户。新建区总医院工业园区分院副院长江丽萍一行,将筛查服务送到经开区璜溪垦殖场社区居民身边。“预试验工作已开展一周有余。我们发现部分居民通过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免费体检,健康意识有所提升,对肺癌筛查依从性较强。但也有部分居民存在侥幸心理,不愿主动参与筛查。”江丽萍坦言。
如何让更多符合筛查条件的群众接受这项惠民政策?江丽萍要求医务人员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宣传肺癌对健康的严重危害,介绍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的优惠政策及早诊早治的良好效果。“虽然工作量大大增加,但预试验开展得更顺利了。我们辖区覆盖4万多人,医务人员每天起早贪黑入户调查,就是希望能为预试验提供更多样本数据。”江丽萍说。
优化筛查流程与合作机制
今年,江西省首次针对肺癌单病种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没有经验可循。为全力推动落实这项民生实事,新建区人民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作为筛查医院,分别在优化筛查流程上作出探索。
新建区人民医院开辟“绿色通道”,配备专用CT设备,极大提升了筛查效率;南昌市第一医院设置肺癌筛查等候区,方便高风险人群随到随查。“作为肺癌筛查市级项目管理单位,医院向新建区人民医院派驻一名胸外科,对本次预试验进行全程指导。”南昌市第一医院公共卫生科主任饶志瑛介绍。
预试验时间短、任务重,南昌市第一医院影像科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能在1分钟内出具影像辅助诊断报告。“AI辅助诊断系统辅助筛查病灶快,还能清晰显示结节位置,便于我们进行二次复核,出具报告。后续全省开展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民生实事时,AI辅助诊断系统将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南昌市第一医院影像科张华主任医师说。
截至目前,南昌市、鹰潭市的3个县(区)完成肺癌筛查风险评估8664人次、CT筛查1648人,其中263人查出结节。“通过预试验,现场发现问题62个。我们就此对工作流程、技术方案、质量控制、信息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下一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将指导各地依据江西省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案等,科学、有序开展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工作。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西将成立全省癌症防治工作部门间协调机制,落实配套资金,以及各项救治和医保政策;同时,依托人工智能、专科建设和科普宣传,推进癌症精准筛查、早诊早治;以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民生实事为契机,探索癌症“防、筛、诊、治、康、管、健”一体化管理路径,进一步健全全省癌症防治工作网络,结合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等建设,提高全省癌症筛查和诊治服务能力,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