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可心
对于残疾儿童,如何同时满足其治疗与康复需求?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残障孩子,如何推进托养与就业衔接?对于全年龄段残疾人士的关照,又该如何有效填补现存空白?近日,记者在江苏省徐州市走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残疾人之家”、居家助残服务单位等,了解该市在康复训练、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等方面的服务情况,看到残障人士的生活新样貌,从中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康康上了幼儿园
“医疗﹢康复”服务,对许多残障儿童来说是刚需。李女士选择徐州市矿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是在3年前。李女士的儿子康康(化名)在4月龄时因乙脑后遗症,致使左侧身体偏瘫,言语功能和肢体行动能力均受到极大影响。康康不时发作的癫痫,更是让全家人揪心。
“一开始,我们选的是县上的康复中心,那里只能做康复训练。孩子癫痫一犯,就得马上再往医院跑。”李女士回忆说,“后来经人介绍,我们来到徐州市矿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这里有医院专设的癫痫门诊,孩子发病能在这及时得到控制。”
如今,康康的认知水平、肢体协调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已经进入普通幼儿园上学,只在周末到徐州市矿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继续康复训练。
“市残联会对每个孩子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提供相应补助。为了使康复效果更好,一些家长会多选择些项目,超出补助的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徐州市矿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儿童康复组组长王多说,“我们还与邻省残联建立跨省费用清算机制,方便附近患儿前来就医。”
自2014年成立以来,徐州市矿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构建了一套集手术、康复、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治疗体系。一支由医生、治疗师及推拿技师组成的专业团队,承担着中心的一线工作任务。
“医院提倡‘终身学习’,除了日常的业务培训、理论考核、外请专家会诊指导外,我们还鼓励治疗师获得心理咨询师等资格,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王多介绍,目前,该中心儿童康复有效率已经攀升至90%以上。
据了解,江苏省已有124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经改造提升了服务能力;其中,103家儿童康复机构可提供孤独症康复服务,直接惠及1.4万名儿童。
夏大哥有了生活好帮手
买菜做饭,开窗通风,扫地洗碗……这些是护理员丁素云在夏大哥家里日常忙碌的事儿。夏大哥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行动不便。已经在夏大哥家里服务两年多的丁素云,早就和夏大哥一家处成朋友。
两小时入户服务结束后,丁素云打开手机里的专用App拍照打卡。这一打卡信息,即刻显示在徐州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居家养老平台大屏幕上。工作人员会根据服务时长、前后图片对比及远程监控系统画面等,对服务质量开展评估。作为市残联合作单位,该公司为4个区18个街道1000余名残障人士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在公司一整面墙的落地架上,摆满了服务档案。服务对象“一人一档”,服务照片、服务协议、回访表格等除在线上保存外,还会有纸质留档。该公司负责人孙七成介绍,公司以工单形式派遣护理员上门服务,定人定岗定责,每个月定期对护理员进行考核、培训,每季度形成数据报告向区残联汇报,根据复盘结果调整相关工作。
对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残疾程度较重的人员,公司还会配备健康手环,实时检测服务对象身体状况。当某项指标出现异常时,家属和公司会立即收到提示,方便后续跟踪身体状况或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孙七成说:“我们还设置了7个残疾人工作岗位,累计为35位残疾人家属提供护理员岗位,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陈默掌握了缝纫新技能
在徐州市睢宁县特殊教育中心院内一角,坐落着睢宁县融康残疾人之家。上午10时,在辅助性就业教室里,陈默(化名)像往常一样操作着缝纫机,为一块块布料锁边。经他手的布料,会被分发到一旁的两张大桌上。20余名残障人士围桌而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将布条穿上发箍骨架。
融康残疾人之家理事长胡诺介绍,陈默患精神障碍,刚来时总是长时间发呆,基本不与人交流。长期的集体生活加上老师的反复调动,使他逐渐开朗,并迅速掌握了缝纫机的使用技巧,他如今成了配件生产工作中的能手。
“每年都有一些孩子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但他们难以融入社会,毕业之后只能回家由父母接续看护,这对孩子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家庭照护都是巨大考验。”睢宁县特殊教育中心校长崔浩介绍。
融康残疾人之家由此应需而生,并直接建在了县特殊教育中心院内。从睢宁县特殊教育中心毕业的孩子,以及附近区域有需求且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都可以在融康残疾人之家接受康复锻炼、生活技能培训,并参与辅助性就业项目、文体活动等。融康残疾人之家把“工疗就业”与“农疗康复”结合,辅以心理疏导与教育,提高残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多元化就业方式,正在拓宽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生活的渠道。江苏省残联202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建好用好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自主创业、残疾人产品销售四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就业项目。睢宁县将“残疾人之家”开进企业,便是对此要求的积极响应。
徐州久利电子有限公司内,有一个面积达280余平方米的残疾人集中就业车间,设置了36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岗位。“公司根据残疾人不同能力和身体状况安排最适合的工序工位。经过培训和练习,他们的操作熟练程度,丝毫不逊于公司其他职工。”建在厂内的邱集镇玖信“残疾人之家”负责人介绍,厂内还设有培训室、康复训练室、文化活动室、心灵驿站等,为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文体、日间照料一站式、综合式、便捷式服务。
“我在正规公司上班,一边拿工资,一边领补助,还有免费午餐,比在自己家里舒服多了。”肢体残障人士小嘉说。
据了解,截至当前,江苏省徐州市共有189家镇级“残疾人之家”,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全市2.1万余名残疾人。从治疗到康复,从托养到就业,越来越多残疾人的“人生缺角”被补全,迎接他们的将是从生存到生活的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