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少杰
自2018年以来,国家先后组织9批药品、4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同时指导和推动地方针对国家集采以外的品种开展集采。为了解各地集采结果落地实施的成效,近期,国家医保局组织媒体前往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武汉市进行实地采访。
“这是一辈子的利好”
59岁的杨先生患高血压20多年了,患糖尿病也有10年了。家住三明市沙县区凤岗街道的他一直在沙县总医院就诊开药。
“这两种病基本上需要终身服药控制,我每个月都要来医院开四五种药。以前,每年光开药支出就得有上千元。集采之后,开药的花费大大减少。”杨先生举例说,“我常年要服用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进口药阿卡波糖片,集采前一盒是91元,现在才12元。其他常开的几种药也都被纳入集采,医保报销完个人自付只需几十元。对我们这些需要常年服药的患者来说,这是一辈子的利好。”
2012年,三明医改启动,第一步就剑指高价药。2013年,三明市开展药品耗材采购改革,实行联合限价采购,通过“带量采购”“一品两规”“两票制”等创新措施,不断挤压药品耗材的价格水分。目前,三明市已先后完成6批药品(含中药饮片)、8批耗材的联采,涵盖临床常用药品及医用耗材。
根据三明市医保局测算,2012年至2023年,12年来的药品耗材支出相对节约247亿元。同时,三明市及时跟进国家和省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已落地实施国家集采药品9批374个品种、耗材4批5类(冠脉支架、人工关节、骨科脊柱、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省集采药品4批162个品种、耗材4批20类,以及省际联盟集采的46个药品、13类耗材的中选结果,预计共为全市患者减负3.9亿元。
相较于药品而言,一些医用耗材如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的价格动辄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让老百姓难以承受。
两年前,武汉市民张先生开始出现腿部无力,后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他最终选择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进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我朋友几年前做的同样的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花了10多万元。而我的花费总共才不到4万元。”不久前,刚从武汉市第四医院出院的张先生高兴地说。
该院关节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杨开祥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关节假体集采后的大幅降价。像张先生置换的陶瓷材质的髋关节假体,在集采之前每套价格为7万至9万元,集采后的价格约为9000元。
集采药品、耗材的价格大幅下降,是不是质量也缩水了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秦俊表示:“以髋关节假体为例,集采的耗材虽然以国产居多,但在集采之前,国产和进口的产品质量已经不相上下了。而且,集采的品种大多是被业内广泛使用的主流产品,质量稳定有保障。”
更深层次的“腾笼换鸟”
集采推动了临床常用药品耗材的大幅降价,为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三明市医保局局长徐志銮表示,以集采为推动力,三明市实现了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腾笼换鸟”,集采腾出的费用空间,向人民群众释放了改革红利,同时也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创造了条件。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9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三明市亮出了医改的成绩单:过去11年,三明市共调整11批次1.04万项次医疗服务价格,今年已经启动了第12次调价。目前,全市公立医院“医、药、检”的收入结构,从改革前2011年的18.4∶60.1∶21.5优化为2023年的46.1∶29.8∶24.1。自2021年以来,三明市探索按健康绩效取酬的全员岗位年薪制,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9.56万元。
自2019年实行集采以来,截至今年8月,湖北省参加的国家组织的、省级联盟组织的以及本省组织的医用耗材集采共有37个种类,落地执行28个种类集采中选结果,中选价格与集采前相比,平均降幅达80%。
“集采的落地实施,不仅帮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促进了公立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还解决了行政部门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湖北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稳步推进集采工作,湖北对全省11个市州的医用耗材采购平台进行整合,形成省级集中采购交易平台——湖北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平台,实现编码标准、采购目录、交易平台的三统一,解决了多年来全省医用耗材交易平台分散、管理不便的突出问题。
重塑药品生产流通格局
集采挤出了药品耗材的价格水分,深刻影响了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产业格局。
三明鹭燕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药品耗材配送为主的企业。企业相关负责人李淑娟坦言,自己曾是三明药品耗材采购改革的反对者,因为“改革初期,公司的营业额大幅下降。再加上配送企业进货时需先行垫付购货款,配送后再与医疗卫生机构结算,导致资金周转非常困难”。
三明市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科科长张鑫介绍,为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三明市全面转变配送结算机制,医疗卫生机构只管“点菜”,不管“买单”,由市医保中心实行医保代为结算。这彻底切断了医院与药品耗材供应商之间的资金往来,也解决了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商、医保机构之间长期解决不了的“三角债”。配送企业回款时间由原来的平均60天缩短到23天。
此外,根据配送企业单月的药品采购金额,三明市医保中心从医保基金中预付配送企业一个月的货款,减轻配送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提高了配送企业主动配合参与医改工作、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的积极性,提升了药品耗材保供稳价能力。
“现在有了一个月的预付款,回款周期也大大缩短,虽然配送的单价下降,但从长远来看,有了稳定的市场预期,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李淑娟说,“我现在是改革的坚定拥护者!”
集采同样重塑了医药生产企业的发展道路。武汉医佳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骨科耗材和生物医用耗材的研发、生产。公司总经理包仕军表示,原本骨科的产品毛利润非常高,因此很多企业不太注重产品的工艺、创新升级。集采之后,压缩销售流通成本,倒逼企业提高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同时提升生产效率。
“目前,我们正准备引入更多自动化的产品。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势必要求产品规模化生产,这将会促使行业出现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包仕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