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金伟 特约记者 蔡敏 常宇
让患者就医更加放心、安心、舒心,是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表示,该院通过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供特色医疗服务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总结起来就是要“看好病、看病好”,所做的创新、努力和转变体现在一个个科学研究、一项项改革举措、一次次全心服务上。
让病痛止步于同济
老年医学科因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家政策支持以及“银发经济”的增长,被视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朝阳学科。武汉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存泰认为:“衰老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老是无法改变的,但衰是能够预防的,老年医学科就是要通过科学研究,找到‘老而不衰’的方法,从而预防衰老,从医学角度助力健康老龄化。”
2016年5月,张存泰在众多病例中发现了一名特殊的老年患者:他处于卧位时血压明显升高,处于站位时血压则显著降低,常常在体位变化时发生严重头晕,甚至倒地不起。经过一系列检测发现,该患者的血管硬度异常之高。经深入了解后发现,该患者有家族病史,他的5个兄弟中有3人均死于心血管疾病。张存泰带领团队迅速与患者家人联系,希望能够对其家族进行血管硬度研究及血液成分分析。当晚,张存泰和学生们便把检验仪搬到病房里,为患者进行床旁实时监测,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实验室里的灯火也彻夜不熄,不停重复着“验证—推翻—再验证”的过程。在漫长的实验后,一个令团队全体成员欣喜的结果终于找到了。在逐一排查的32个目标蛋白中,有5个关键蛋白疑似是血管衰老的危险因素和衰老标志物。经过上百回挑灯夜战、数万次试验演算、反复在不同人群中进行验证,最终得到研究证实。
七年磨一剑,2023年5月,标准化血管衰老管理中心在武汉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落成。目前,全国已有百余家医院申报建设标准化血管衰老管理中心区域中心。张存泰及其团队正立足湖北,为铺就更广的“老年血管健康网”步履不停。“建设从全国到区域,再到县域、基层的四级管理体系,最终目的是建设标准化、一体化的血管衰老管理平台,建立血管相关疾病的全国大数据库,助力科研临床成果转化,让患者受益。”张存泰表示。
从首创的陈氏胰肠吻合术到将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从50%以上降至5%以内并提供“中国指南”,从制造全球首个用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整合检测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到破解血管里的“长寿密码”,武汉同济医院近年来涌现出近千个创新成果。该院院长胡俊波表示,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医学注解,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是高水平医院学科发展的要点。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有很多层次,该院通过技术的提升,让更多科研成果应用在临床,进而真正实现“让病痛止步于同济”。
把护士还给患者
武汉同济医院优化服务方式,既重视服务效率,更重视服务效果和患者感受,将人文关怀融入诊治全流程。在新生儿科家庭参与式护理病房(以下简称家庭病房)内,专科护士正在指导新手妈妈如何为宝宝换尿布、喂奶。牛牛(化名)妈妈小心翼翼地拎起牛牛的小脚丫,用温毛巾擦了擦小屁股,然后开始换尿布。正好到了牛牛的饭点,牛牛妈妈将奶瓶中的奶水滴在自己的手腕上,感知奶水的温度,觉得温度合适就开始喂奶了。
只见牛牛吸了几口就停了下来,牛牛妈妈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护士边示范边指导:“宝宝这是在偷懒,知道妈妈在旁边,就一边吃一边玩。妈妈可以捏捏他的小耳朵,把奶瓶转一转,假装拔出来,宝宝就会以为你要拿走,就会接着吃奶。如果看他吃着吃着发出喘的声音,说明宝宝真的吃累了。”
面对比正常新生儿更娇贵的早产儿,不少孩子父母没有信心,担心宝宝出院回家后自己没有能力照护好。武汉同济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熊晓菊介绍,由于各组织器官发育尚不成熟,许多早产儿出院时还存在生长落后、慢性肺部疾病、脑瘫等严重并发症,为家庭照护增添了难度。孩子父母对于出院后的家庭照护往往手足无措,发生喂养或护理不当的风险较高。
2016年,武汉同济医院新生儿科开设了家庭病房。在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指导下,早产儿家长参与到孩子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甚至是病情观察中,与孩子尽早建立情感联系,并提升育儿能力,实现早产儿院内与家庭护理的无缝衔接。在预出院的过渡期,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为家长们制定了5天循序渐进式、规范化培训,从早产儿的基础护理到病情观察识别、意外事件的处理、特殊患儿的照护等,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无助、迷茫、焦虑、担忧,医院是各种情绪的集中地,而护士们用专业、有温度的护理帮助患者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该院甲乳外科,护理团队引入叙事护理理念,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病耻感等问题,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在护患互动中,患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能够使护士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疾病背景和经历,让护士采用恰当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患者因为名医来到医院就诊,而患者对医院满意与否取决于护理质量。医院把护士还给患者,用他们的特色护理服务抚慰患者。”该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说。
将信息化贯穿于各环节
公众对大医院的固有印象已从过去的“看病难”转变为“看病繁”,因为流程繁琐、就诊时间短、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廖家智看来,尽可能将流程化繁为简,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的信息化手段成为了重要的解决方式。
武汉同济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的协同数字化云平台。该平台包括服务患者方面的资源调度中心、临床医疗方面的服务中心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共享服务中心,形成了“343”工作模式,推动不同院区实现同品质医疗、一体化管理。
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方面,患者服务资源调度中心开设了统一号源管理功能模块、统一检查预约管理功能模块、统一床位预约管理功能模块,以实现将患者在集团内任何院区的门诊挂号、复诊、住院、医技检查检验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支持患者跨院区预约检查检验项目,合理调配医生资源和大型医疗设备资源。
此外,借助协同数字化云平台,武汉同济医院建立了集团化的临床检验共享服务中心、放射学共享服务中心、病理诊断共享服务中心、心电诊断共享服务中心,以解决各院区之间的医疗业务分离问题;设立统一的放射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和心电中心等,面向所有院区患者提供服务。以放射中心为例,医院集团下辖的各院区与下级医院无需设置放射科医生,只需要技师进行检查操作,由主院区放射科医师集中阅片并发布报告,再将报告结果回传至各分院区。
“医疗信息全面互联互通,可以为每位患者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数据集,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赋能医疗机构实现全面数字化升级,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廖家智说,在数字化浪潮中,医疗机构进行协同数字化探索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是管理思维和模式的重大突破。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医院通过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数据资源,建立多中心研究平台,为揭示疾病流行趋势、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未来,AI(人工智能)辅助的远程医疗和智能健康管理也将成为常态,促进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实现精准医疗和全周期健康管理,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