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嵌玥 阎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卫生健康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以“少跑路、少花钱、看好病”的民生所盼为改革方向,辽宁省大连市通过优化服务网络、推动医联体建设、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驾马车”,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为基层赋能,让优质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织牢一张服务网
一早,大连市瓦房店市松树镇中心卫生院门前已经有不少患者在排队。
“孙子气管不好,我们带他过来看看。”家住附近的村民王大娘告诉记者,“卫生院以前很小,很多病都看不了。现在好了,不少检查、小手术也能在家门口解决。”
就医格局的悄然改变始于2016年。面对当时基层卫生资源失衡、乡村医疗机构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的重重困境,瓦房店在大连市率先打破医疗资源属地化管理的陈旧体制,由政府出资相继收购了松树镇中心卫生院、许屯镇卫生院、元台镇中心卫生院等12家乡镇卫生院,组建起以瓦房店市中心医院为龙头、以12家乡镇卫生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144个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紧密型医共体。
医共体建成后则开始内部“精装修”。政府投入1.2亿元对12家乡镇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同时,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牵头,在医共体内部成立医学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诊断、药品配送、消毒供应4个共享中心,实施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绩效、质控、药械配送“七统一”管理,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
“患者在卫生院接受DR(数字X射线摄影)、CT(计算机断层成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后,由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相关科室远程诊断,当天就能出结果。针对基层不熟悉的病种,还可以直接连线坐诊,患者线上就可以向中心医院专家咨询治疗方案。”松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鹏介绍,医共体专家团队每年还会到卫生院开展手术帮扶,让居民就近得到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
2017年,瓦房店市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不足10万人次。到了2023年,门诊量已达到100余万人次,改变了过去市内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的现状,形成了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新格局。
以瓦房店市医共体为标杆,大连近年来在全市涉农地区统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并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全市县医院均达到三级标准。县域内患者就诊率稳定在92%,基本实现常见病在县域内解决。
随着农村人口的逐年减少,大连市因时而变,不断优化布局县域“服务网”,整合建强中心乡镇卫生院,推动其余乡镇卫生院转型发展,从“小散弱”转向强集聚。
今年6月,《大连市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县域诊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发布,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涉农区(县、市)以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按照每10万~20万农村常住人口的辐射半径,分批次打造1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使其辐射周边乡镇,逐步达到二级综合医院能力标准。
“全市其他74家乡镇卫生院则转型为‘基层三中心’,即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托育服务中心﹢老年养护中心,充分兼顾农村地区‘一老一幼’的服务需求和公共卫生职能,合理分流医务人员,从而全面提升基层活力。”大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赵作伟表示。
“大手”牵着“小手”走
县域医共体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医联体发展在大连市也方兴未艾。
管理紧密型医联体、业务紧密型医联体、托管型医疗集团、专科(专病)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等5种具有大连特色的城市医联体,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优势。
不久前,大连市金普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了一名因右腕桡侧包块活动受限的4岁患儿,并为其进行了医院首例小儿骨外科手术。此次手术的顺利开展与该院加入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专科联盟密不可分。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每周都会派小儿外科、辅助生殖、中医、眼科等方面的专家前往金普新区妇幼保健院,通过科室共建、专家出诊与实施手术等方式,为基层妇幼健康保驾护航。
如今,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专科联盟已有44家联盟单位,成立了13个专业学组,在学科建设、科室共建、远程会诊、学术交流、教学培训、科研平台共享等方面不断加深合作,促进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作为大连市市属医院的领头羊,自2017年起,与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沙河口区医院、旅顺口区中医院3家二级医院,以及旅顺口区铁山中心卫生院等5家卫生院、沙河口春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26家医疗机构建立城市医疗集团,辐射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及旅顺口区。此外,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还与112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区域医疗协同合作,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32家、一级医院74家,辐射大连市全境。
除了专家常态化下沉坐诊外,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还与城市医疗集团内部成员及区域医疗协同合作单位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一旦发现急危重症患者,我们可以与大连市中心医院及时对接,做好转诊工作。”甘井子区革镇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明媛介绍,今年上半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联体向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转诊数十名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均通过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救治。
“有了大医院的支持,居民对基层更信任了,这也让我们工作更有动力。”吴明媛说。
健康管理“零距离”
在革镇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患者和医生是“熟人”。革镇堡街道羊圈子村的村民每次挂号都直奔一个人,那就是家庭医生邢秀萍。
羊圈子村是邢秀萍所在的家庭医生团队负责的片区,这个位于大连北侧的小渔村共有1500多名村民签约家医服务。对于他们而言,邢秀萍是可以依靠的朋友。
“村子里交通不太方便。如果子女不在身边,那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要等间隔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过来就医,所以我就多进村、多上门。”邢秀萍说。村民们居住得比较分散,一些乡间小路不好行车,她就一户一户地走、一家一家地访,为村民们量血压、测血糖、调药、提供饮食指导和运动建议,有时还和独居老人谈谈心,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时间久了,村民们对邢秀萍的信任感越来越强。
“我给每位签约村民都留下了联系方式,他们如果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找我。”邢秀萍说,“帮村民们切实解决健康问题,做好健康管理,是家庭医生的职责和价值所在。”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只要接到村民的电话,邢秀萍都耐心地一一回复。
在革镇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像邢秀萍这样的家庭医生还有很多。正是通过这样的紧密连接,革镇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居民心中有着独特的位置,吴明媛也因医院有这样的家庭医生团队而感到自豪。
“这几年,门诊量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地增长——从2015年的3万余人次增长到了2023年的8万余人次。”吴明媛告诉记者,该院附近有好几家二级、三级医院,老百姓愿意选择来基层医院是一份难得的认可。
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过程中,革镇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融入中医特色理疗康复项目,同时运用中药调理治疗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吴明媛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几年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这些吸引居民的“硬实力”。因并发症而需要住院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大都留在了基层,由其签约的家庭医生负责管理,“既能看好病又能省下钱,心里还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