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刘泽林
9月6日,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陆,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为打好主动仗,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立足锚定“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要求,快速应急响应,全力做好台风“摩羯”卫生应急处置。截至9月7日20时,全省没有医疗机构报告重大损失。
紧急启动卫生应急响应
9月4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先后召开党委会和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视频调度会,要求全省卫生健康系统面对最严峻形势做最充分准备,为全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9月5日11时30分,响应级别提升至Ⅰ级后,海南省政府发布防御超强台风紧急通知,做好全省动员。随后,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紧急启动卫生应急响应,全程提级值班值守,严格落实三级值班制度。该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在岗值班,靠前指挥,选优配强一线值班人员,强化应急通信保障,确保遇有重要紧急情况及时报告、有效处置。该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省属医院、“120”中心、血液中心以及海口市、文昌市等地督促检查卫生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指导做好人员、物资储备与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台风期间,全省67家二级、三级公立医院保持正常运转。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抽调省级医疗应急业务骨干近50名,组成5支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小分队携带装备提前分赴儋州、文昌、临高、澄迈、昌江等重点市县待命,指导当地做好医疗应急准备工作。全省统筹400辆普通“120”救护车以及3台涉水型救护车。9月4日至9月7日18时,全省“120”共接受呼叫12747次,出车1473次。
以细致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海南对全省临产孕产妇和在院收治重症患者进行摸排建档,逐一采取个案管理,在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医疗机构在台风来临前,鼓励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提前出院,能够在家治疗的慢性病患者能出尽出,引导病情平稳的患者择期手术,减少患者在院内聚集,并预留出足够床位和人力资源应急;提前储备常用药品和器械,确保正常开展救治工作,避免出现因台风次生灾害造成的患者死亡。
台风期间,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保障了1513名重症患者在院安全。同时,该省动员2731名孕38周以上孕产妇在台风来袭前入院待产。台风期间,将医疗资源向重症医学科和产科倾斜,在人员、水电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确保相关设施设备24小时正常运转。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医疗用电、用氧、用血、救护车等应急物资储备,加强急诊力量值班值守,组建以创伤为中心的联合团队。海南省血液中心提前储备7天血液库存。海南还筹建4支23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开通4条心理援助热线,强化急诊与病房衔接,加强灾后心理支持专业力量储备。
海南省完善防台风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全覆盖式排查检查,治理安全风险隐患,做好供电供水供气重要设施设备容灾备份,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机构受灾影响。由于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疗设备和大型医学检验设备用电量大,且医院自有发电设备最多维持12~24小时供电,海南省协调南方电网公司对二级以上医院用电予以重点保障。
围绕“灾后无大疫”提前谋划
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7日15时,台风“摩羯”共造成该省19个市县52万多人受灾。围绕“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海南省卫生健康委提前谋划卫生防疫工作,抽调疾控专家组建6个工作指导组分赴受灾严重的文昌、海口、琼海、万宁、澄迈、临高等重点市县督促落实防台风措施,驻点指导强化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管理,加强病媒生物、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储备消毒消杀防疫物资,开展技术培训,做好临时安置点、饮用水水源地、垃圾堆放点等重点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还组建近300人的卫生防疫队伍,支援文昌等受灾重点市县,重点做好灾后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重大急性传染病监测、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场所消毒消杀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
9月7日,海南省疾控局连夜从全省疾控系统抽调近300人,全力支援文昌市、海口市等地的受灾市县。海南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昭长介绍,在加强常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基础上,实行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日报告、零报告,动态研判风险。重点检查城市、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对农村集中式供水、水井等开展巡查,指导做好受污染水井消毒处理工作。对集中安置点开展卫生防疫检查,重点关注安置点肠道传染病等疫情报告情况、病媒生物消杀和疫情防控情况、生活饮用水安全等。对学校复课前需关注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提出防控建议,确保安全复课。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开展洪涝灾害后重点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等健康提示。
9月8日上午,台风“摩羯”已在越南境内减弱为热带气压。
记者了解到,根据监测,截至9月9日,海南省未发生灾后传染病疫情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